中南在线7月30日消息(通讯员 郑泽钧 王树洋 王冠晰 报道)7月30日,武昌理工学院创意设计学院“雏鹰圆梦-艺启童蒙”美育教育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龙门村村委会开设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防诈骗主题教育课。不同于传统说教模式,实践队员们将反诈知识与美术创作、情景模拟深度融合,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在孩子们心中播撒安全意识的种子。

团队成员王冠晰精心设计一堂“诈骗陷阱大闯关”。“同学们知道哪些情况不能随便相信陌生人吗?”面对提问,扎着羊角辫的胡妍曦第一个举手:“网上有人说中奖要先交钱!”话音刚落,屏幕上随即弹出改编自真实案例的动画短片,主人公因轻信“免费领游戏皮肤”链接导致账户被盗。生动的画面配上夸张的人物表情,引得孩子们倒吸凉气,不少同学下意识捂住了自己的口袋。

课程最大亮点在于沉浸式情景体验。团队成员们分组带领学生排演《真假班主任》情景剧,刻意模仿骗子冒充老师收取资料费的场景。扮演“学生”的小宇刚开始差点转账,但在队友提醒下猛然醒悟:“真老师不会让我们私下转账!”这种角色代入让抽象的防骗技巧变得具象可感。在“火眼金睛辨真伪”互动环节中,孩子们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伪造的校讯通短信、克隆的班级群截图,在实践中掌握识别虚假信息的诀窍。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课程巧妙融合美育特色。在“反诈宣传画创作”环节,孩子们拿起彩笔,将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充满童趣的作品:有的画出戴着手铐的诈骗分子被警察带走,有的描绘小朋友拒绝陌生人糖果的场景。五年级的小雨还在画作旁写下标语:“陌生电话像糖果,甜言蜜语藏危险!”这些稚嫩却有力的笔触,展现出孩子们对防诈知识的深刻理解。
“我们特意选取贴近孩子生活的场景设计教学内容。”团队负责人王树洋介绍道,考虑到学生认知特点,课程设置了“三步验证法”口诀教学,遇到可疑情况先问家长、再查官方渠道、最后报警求助。现场发放的《防诈小卫士手册》采用漫画图解形式,每个知识点都配有对应的安全行为示意图。
课后随机采访中,刚完成手抄报制作的子轩兴奋地说道:“原来骗子会假装快递员送礼物!我回去要告诉奶奶,收到快递要先验货。”家长们也纷纷点赞这种创新教学模式,家长张女士表示:“把防诈知识和美术课结合起来,孩子回家还在念叨那些有趣的案例,比单纯讲道理效果好多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