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在线7月12日消息(通讯员 丁宇辰 报道)沂蒙精神是党和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共同铸就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这一伟大精神,近日,武昌理工学院商学院“梅南薪火”志愿者团队深入南漳县九集镇,面向当地少年儿童开设了一堂主题鲜明、内容深刻的红色课程,聚焦“沂蒙精神”核心内涵之一的“支前精神”,以史润心,播撒红色火种。
课程主讲人李一鸣以深入浅出地讲解,引领孩子们回溯那段峥嵘岁月。他阐释道,沂蒙精神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山东沂蒙军民的浴血奋战,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宝贵精神丰碑。“支前”,即人民群众倾力支援前线,是其最动人的篇章。“沂蒙人民‘最后一碗米做军粮,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李一鸣动情讲述,“这份毁家纾难、顾全大局的奉献,是穿越时空的精神震撼。”

为使抽象的精神具象可感,志愿者团队借助精心设计的课件,以鲜活史实叩击心灵。“沂蒙六姐妹”的事迹催人奋进,她们带领妇女昼夜不息,三日赶制军粮——烙煎饼5000斤、煮小米3000余斤;前线弹药告急,她们无畏险阻,推起独轮车运送弹药;她们更毅然组建担架队,火线转运伤员。“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大爱无疆同样令人肃然起敬,为庇护革命后代,她让出草房,举家蜗居牛棚;在生死抉择关头,她以牺牲亲骨肉的巨大代价守护革命火种。孩子们凝神聆听,眼中闪烁着对先辈崇高品格的无限敬仰,深切感知胜利的千钧重量。

如何让历史烛照现实?李一鸣巧妙架设贯通之桥。他指出,从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小推车推出胜利”,到建设时期科技工作者“算盘珠子造出争气弹”,外在的“武器”因时而变,内在的赤子之心与报国之志却一脉相承、历久弥坚。先辈们用生命诠释的精神坐标,清晰标注了新时代少年的前行方向。孩子们深受感召,纷纷表示要将这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日常学习生活,立志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最后,志愿者团队成员何佳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睹孩子们专注的神情和真诚的互动,我们确信,沂蒙精神的种子已悄然播撒进他们纯净的心田。假以时日,这些蕴含着信仰力量的种子必将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成为支撑他们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