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Special
专题推荐

科普课堂解锁海洋密码——武昌理工学院“灯塔计划”心爱筑梦公益团队开设“可持续发展”科普小课堂

校对:岳佳佳 责编:周黎 终审:刘明杨 时间:2025-07-27 阅读:

中南在线7月27日消息(通讯员 阮靖皓 报道 摄影 阮靖皓 )为深入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全国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教育关爱服务,7月24日,武昌理工学院智能建造学院“灯塔计划”心爱筑梦公益团队在当阳市郑琦少年宫开设“水下生物: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科普小课堂,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当地小朋友解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第十四项“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与海洋资源”,让深海奥秘与环保理念走进乡村童心。

课程紧贴乡村儿童认知特点,采用“视频+互动”的生动形式。武昌理工学院智能建造学院“灯塔计划”心爱筑梦公益团队队员赵洁以“一个地球,一个海洋”为开篇,通过短片展示珊瑚礁、鲸鱼、海龟等海洋生物的生存现状,用“如果海洋变成垃圾桶,小鱼会住在哪里?”的趣味提问引发思考。

课程特别融入本土化教育环节,通过播放长江禁渔期相关视频,以“家门口的江河与远方的海洋”为纽带展开解读,长江是“母亲河”,每年设禁渔期,是为了让鱼虾繁衍生息,这和保护海洋的道理一样,就像给大自然留足“休养生息”的时间。视频里渔民护鱼、江豚现身的画面,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禁渔与可持续的紧密关联。生动的本土案例让遥远的海洋保护理念落地生根,更让孩子们懂得“守护身边的水生态,就是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意义。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既立足自身国情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体现了发展与保护并重、效率与公平兼顾的鲜明特色,将可持续发展理念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此次课程将“三下乡”的科技服务属性与乡村振兴的生态理念深度融合,既填补了乡村儿童海洋知识的空白,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种子,把宏大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转化为孩子能理解的日常。

课程结束后,郑琦乡村少年宫朱建华老师表示:“这样的科普课让孩子们既看到了远方的海洋,也读懂了身边的江河。把全球视野融进乡土教育,用孩子能懂的语言讲清大道理,正是‘三下乡’活动扎根乡村的价值所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