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Special
专题推荐

武昌理工学院崇阳筑梦志愿服务队开展“声音与音乐的探讨”美育课

校对:岳佳佳 责编:周黎 终审:刘明杨 时间:2025-07-18 阅读:

中南在线7月18日消息(通讯员 王紫露 报道 洪怡 摄影)为提升乡村儿童音乐素养,引导学生感受声音的多样性与音乐的魅力,7月18日,武昌理工学院农遗逐梦・青创领航崇阳筑梦志愿服务队在咸宁市港口乡洞泉小学开展“声音与音乐的探讨”主题美育课,由林雪涵担任主讲。课程通过多样化互动形式,助力学生建立对声音与音乐的基础认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艺术探索兴趣。

据了解,本次美育课面向洞泉小学全体学生,以“感知声音,走进音乐”为核心方向,围绕声音的特性与音乐的构成展开。课堂伊始,林雪涵结合乡村环境特色,引导学生聆听校园内的鸟鸣、风声、树叶摩擦等自然声音,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初步感知声音的存在与差异。学生们竖起耳朵仔细分辨,不时小声交流自己听到的“特别声音”,现场氛围逐渐活跃。

在此基础上,课程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的“音乐元素”。林雪涵带来简易乐器模型与日常物品,示范如何通过敲击、吹奏等方式制造不同音调,鼓励学生动手尝试,将刚才听到的自然声音转化为简单节奏。孩子们拿起手中的小木棒、塑料瓶等,模仿林雪涵的样子创作属于自己的“节奏曲”,课堂里充满了此起彼伏的“咚咚”“沙沙”声与欢笑声。

互动环节中,林雪涵组织“声音猜猜看”游戏,播放乐器声、动物声、生活场景声等音频片段,让学生抢答声音来源。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声音多样性的理解,也让他们在轻松氛围中学会辨别不同声音的特点。观察发现,整堂课中学生参与热情高涨,从最初的羞涩观望到主动举手展示,对声音与音乐的兴趣显著提升。

最后,记者采访到崇阳筑梦志愿服务队美育课队员徐缘,她表示:“乡村儿童的艺术教育需要更多元的形式,‘声音与音乐的探讨’课程正是希望从生活中最常见的声音入手,让孩子们发现艺术并非遥不可及。通过这样的课程,我们希望培养他们对声音的敏感度和对音乐的感知力,更期待这份对艺术的好奇能伴随他们成长。目前,这类美育课已纳入支教常规课程体系,将持续为洞泉小学的孩子们带去不一样的艺术体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