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Special
专题推荐

武昌理工学院一毕业生打拼两年身家过亿

来源:中南在线 编辑: 时间:2015-06-26 阅读:

中南在线6月26日讯通讯员 肖恒东 记者 鲁信 报道2013年毕业于武汉一所民办高校,短短两年挣下亿万身家。去年,公司总资产已达1.75亿,其中固定资产8600万元。他就是武昌理工学院音乐学专业2009级校友、湖北三才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易伟。大学毕业后,他带领公司艰苦创业,奋力打拼,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了公司向前发展,如今年销售额达4亿多元。近日,他还获评为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我们身边的好青年”称号。

学成返乡,踏上艰辛销售路

2013年6月,从武昌理工学院毕业后的易伟,放弃考研继续深造的机会,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到家乡公安县南平镇,协助父亲创办了湖北三才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刚步入22岁的他,与许多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一样,既有一展才华、成就伟业、实现人生价值的远大抱负与梦想,又有懒散好玩、清高享乐的惰性与习惯。然而,当他看到父亲创业的艰辛后,他很快就革除了一个“潮男”、公子哥懒散好玩、贪图享受的惰性与习气,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企业工作中。

当时,湖北三才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还不到3年,处于艰难创业期,公司各项运作也不尽如人意,特别是产品销售市场狭窄,严重制约了企业生产与效益。看到这一情况,他心急如焚,主动承担了开发外地销售市场的任务。他带领销售人员辗转奔波于四川、重庆、贵州等地,白天分头联系客户,夜晚碰头交流情况,研究部署第二天的工作。经过近一个月的奔波劳累,四川、重庆两地销售市场终于打开,签订并拿回公司生产的“三才堂”、“碧康粮”牌食用油销售订单20多份2000多万元。这一喜人的成绩并没让他满足和淘醉,而是果断决定乘胜追击。于是他留下同行的3名销售人员在四川、重庆两地继续拓展和巩固已经建立起来的销售网点,自己只身一人奔赴贵州,在一无关系二无熟人的遵义、铜仁、安顺等地开辟新市场。每到一地,他住最简陋便宜的招待所,吃最廉价快捷的盒饭快餐。坚持早7晚8辛勤奔走,硬是通过自己坚韧不拔的毅力、胆略和诚意,在贵州的遵义、铜仁等地开创出了公司产品销售的一片新天地,一举拿回销售订单2300多万元,彻底扭转了公司销售滞后的被动局面,为公司赢得了效益。

在2011年下半年的那段艰难的销售岁月里,他总是把简单易做的销售业务和网点让给同事,把麻烦难啃的“硬骨头”留给自己。四个多月下来,他本就清瘦的身体又瘦了一圈,本白皙文静的脸庞如涂紫漆。年底回家时,就连自己的父亲看到他都差点儿没认出来。父亲执着他的手,抚着他的头,心疼地叹道:“我儿辛苦了!”

奋力打拼,开创企业新局面

2013年9月,易伟正式就任湖北三才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当时公司仍处于艰难的创业期,他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上任之初,他就遭遇了油菜籽市场疲软、食用油价格下滑,油脂加工效益低下的困境。如何解困增效?就成了他首当其冲需要破解的第一道“难题”。面对难题,他勤调查、善谋划、苦打拼、出奇招,从三个方面入手,很快破解了谜局,使得当年油脂加工不仅不亏,反而赢利,而且次年加工赢利直线上升。

首先,他决定从改进包装着手,提高公司所生产油品的档次和附加值。他调查发现,公司生产的油品难进超市和大型农贸市场,主要弊端在于小包装样式差、档次低,客户不愿接受。其次,他大胆投入80多万元,重新设计和制作小包装盒,并增加精美礼盒包装。改进后的小包装油很快进入市场销售,也很快获得了客户以及终端用户的喜欢。精美礼盒装更是让客户争相抢购,供不应求,大大增加了油品的销量和附加值。其次,千方百计拓展和巩固销售网点。他对公司销售部实施“责任管理、利润分成”,大胆改革过去公司销售人员责任不清、利益不明、干好干坏、同等分配的体制和弊端。他要求所有销售人员在巩固自己已有销售网点的基础上,每年必须新增1—2个新的销售点,以此作为销售人员的业绩指标,实行考核结硬帐。同时,对销售人员无正当理由丢失和减少业已建立的销售网点,同样给予罚款结账。他在销售上的胆略和举措,大大增强了公司销售人员的责任心和勤奋劲,使得当年公司油品销售收入占到了全公司营运收入的80%以上。第三,拓宽赢利领域,寻求合作新伙伴。与国储粮油库的成功合作,他可谓跑够了路,吃够了苦,说尽了话,费尽了心。最终天佑勤人,成功申请到了油脂国储指标。在申请合作的那段时间里,他有时一周就要跑3次荆州市中储粮公司,经常是白天抓紧办事,夜晚匆匆赶回。在他的耐心和诚意感动下, 2012年,公司被批准成为国家粮油储备的重要基地,每年为国家存储保管的国储油达1.5万吨,有效缓解了公司油脂加工效益低下的困境,也为当地农民油菜籽交售与增收提供了保障和便利。

以人为本,凝心聚力谋发展

2012年,在公司遭遇油菜籽市场疲软、食用油价格下滑,油脂加工效益低

下的困境期间,许多粮油加工企业都在裁员降工资。面临困境,公司不少人也建议减员降薪,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但易伟没有这样做,他大胆出奇招,反其道而行之,为每位生产员工每月增加了200元工资。很多人不能理解,他却说,“困难是暂时的。我们不能因企业一时的亏损而赶走员工,企业失去信誉比亏损更可怕。”公司宁亏自己,不亏工人的举动,员工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大家都齐心协力从生产加工的每一个环节上狠抓节约、强化管理,由于职工的努力与市场回暖,当年底企业便扭亏为盈。2013年市场进一步回升,一些粮油加工企业因先前减员而缺少加工生产人员,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但易伟则因员工相对稳定而保证了常年的正常生产经营,净获利600万元,他视员工为企业财富的理念得到了可喜的回报。

他虽年轻,但体贴员工,尊重员工、关心体谅下属,是他的个性特点与难能可贵之处。他常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凝心聚力共发展。”他就任总经理后,员工收入由原来的年3万元以每年16%的速度递增。他在公司推行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为员工创造最舒适的工作环境与住宿条件,让员工享受在同行业中最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员工生病,公司拿钱去看望,2012年,生产工人李诗华因私外出遭遇车祸后,他曾2次亲自到李住院的医院去看望,并送去慰问金2000元。2013年8月,40多岁的锅炉工张师傅因小孩上大学急需筹齐1万多元学费,曾请假出去找亲友借款,回来上班后仍闷闷不乐。他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为张师傅提前预支了2个月工资7000多元,还公开奖励他小孩上大学生活费3000元。公司每月都要集中组织一次员工生日PT,拿钱买蛋糕、水果。只要有时间,他都亲自到场参与员工生日KTV歌舞会,祝贺员工生日快乐。他提议每年从职工中评选特困员工,给予每人500元特困补助款。近年来共发放特困补助款5万余元。另外,每逢年节公司都会给员工发放补贴或物资,累计发放补贴约10万元,发放公司生产的食用油约1000瓶5000L。这些举动,都真切地让员工感受到了企业“大家庭”的温暖,也让员工在企业获得了财富和实惠。

回报社会,惠农富民见真情

“可以亏自己的,但不能亏农户的。”在2012年油菜籽市场疲软、油脂加工效益低下时期,他要求收购人员在收购农户油菜籽时,不得压级压价,他说:我们公司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考虑企业利益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农产品资源供应商——我们的衣食父母,农民的利益。当周边同类企业担心亏损而限收甚至拒收农户油菜籽的情况下,他动员公司在保本经营的情况下,大量收购,帮助农民解决卖籽难,当地农民十分感激。虽说当年在油菜籽收购上略有亏损,但公司赢得了农户的信赖,也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鉴于公司生产加工的原材料油菜籽、棉花都来自农民、来自农业,易伟认为只有农业发展了,企业才有长远的发展。因此,他主张企业要扶持当地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他提议公司设立了“南平镇农业发展奖励基金”,奖励科技种植。

他尽力承担着一个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力所能及地回报社会。他的公司每年都要吸纳当地一部分富余劳动力就业,已在公司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兄妹达200多人,人均年收入4万元以上;他热心公益,近年来,公司先后协办了公安县乒乓球赛,承办了南平镇“三才堂杯”全民健身舞蹈大赛,资助了公安二中首届“三才堂杯”十大杰出青年学子评选等社会公益活动。还先后向镇福利院捐款10万元,捐助贫困地区学子15万元;他设立的南平镇农业发展奖励基金,三年来累计发放农业科技进步奖70万元。

公司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和对社会的付出,得到了上级政府及部门的肯定和赞誉, 2011年—2013年,公司获得了湖北省农业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三才堂”、“碧康粮牌”食用植物油,2012年获得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2013年5月被湖北省粮食行业协会评定为“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同时, 被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评定为“2011—2013年度信用等级AAA企业”;被中共公安县委、公安县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连续三年被公安县粮食局授予“年度全县粮油规范化管理‘十佳民营企业’”。

这就是易伟,一个青年创业者的风范,他,给人的印象是——时代的“弄潮儿”;员工心目中的好老总;饱富爱心责任的好青年。他肩胛虽嫩,却能勇担重任;年纪虽轻,却能奋力打拼;学历虽高,却能谦虚自谨;涉世虽浅,却能处事公正;家境虽富,却能回报社会,惠农富民。谈起自己的成功,易伟感激地说,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让自己不断成长,学校的职业规划教育让我树立了明确的人生目标,学校的感恩教育让我明白了感恩和回馈,学校的社团活动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和各种非专业素质,非常感谢母校的培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