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付燕 ,42岁,武昌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素质导师
刚开始关注小胡,是因为他比起同龄人多一份成熟稳重,后来在相处过程中,我了解到小胡的家庭。他父母是农村的,他和姐姐都在读大学,爷爷奶奶身体一直不大好,在疫情的影响下,生活更加困难。我经常与小胡的母亲交流、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状态,欣慰的是小胡的状态很好,小胡母亲对孩子和学校也是给予深切的期望。
在暑假的某一天我接到了小胡母亲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她颤颤巍巍的声音。安抚好家长情绪后,我从小胡母亲那里得知,暑假期间,小胡在高中同学的介绍下到武汉的一家工厂工作,每天几乎要工作十几个小时,而且没有什么午休时间,下班后更是要走四公里的路程才能到宿舍休息,父母为此担心不已,但是孩子怎么劝都不听。知道这件事情后我也是十分的担忧,我马上在网上搜索他母亲所说的工厂,直接去了一趟。当我看到小胡的时候,他满头大汗,手上的动作行如流水,坚毅的眼神让我为之动容。直到一声:“小胡有人找!”他才发现我,眼里满是不可思议,他立刻小跑过来弱弱的问我:“老师,您怎么会在这里?”我对他说:“就算在校外,你也是我的学生。我和你父母都很担心你,这份工作对你来说还是太艰苦了,而且疫情下也不安全。”话还未说完,他忙说道:“这对我来说一点也不艰苦,我可以的!”出于安全考虑,小胡最后辞掉了工厂的工作安全回家了,之后,我们也约好了家访一事。
2022年8月,我依约来到小胡家里,与他的父母聊了很多,得知小胡在家附近找了一家公司进行社会实践,我深感欣慰。我想,在今后工作中,我要更加勤勤恳恳,才能不负他们的期盼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