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Special
专题推荐

武昌理工学院英语专业迎来人才培养的“春天”

来源:中南在线 编辑: 时间:2020-05-14 阅读:

“课前有所乐,课上有所动,课后有所获,盛老师的线上英语课让我收获满满。”2020414日上午,武昌理工学院英语专业的一堂《英语视听说》线上课程正在有序进行中,英语1901班佘运周同学课后这样评价这堂课的主讲老师盛婧。

今年的春天是特殊的,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大家的生活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疫情之下,按照学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总要求,我校英语系老师借此契机、以变应变,通过变革互动方式,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纷纷把课堂搬到“云端”,用自己的方式为抗疫贡献一份力量,打造了一个个精彩的“云端”课堂。

英语专业是促进中国对外开放发展最重要的专业之一,也是我校文法与外语学院开设时间较早的品牌专业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英语教学质量格外引人注目。怎样才能推动英语专业教学与改革的持续、深入发展?我校英语专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在经历挑战。

“唯有与时俱进,不断革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加强学生从培养‘知识能力’向培养‘应用能力’转变,加快推进专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专业跨学科发展等,是推动英语专业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制胜法宝’。”我校英语系主任李艳雄对英语专业的改革有着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内化 思政趣味助力线上学习

从培养目标来看,我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的是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英语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在贸易公司、涉外机构、外商投资企业、跨国公司和教育机构等领域从事文秘、翻译、业务人员、行政管理人员或教师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由此可见,“应用”两字是该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校英语系老师围绕“应用”两字,抓住信息化教学改革机遇,加强多媒体教学和移动教学手段的运用,以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引导学生深刻体会、用心感受,并尝试用英语发出战“疫”的中国声音,将“课程思政”融入英语课堂,为建设一批英语专业的优质课程以及未来深化线上线下教学改革打下扎实基础。

盛婧老师在开展线上教学过程中,创新性提出三课两闪一帮的教学方式。所谓三课指的是课前准备要充分,课中教学要多样,课后复习要轻松;两闪指的是课上学生展示的闪光点以及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对方的闪光点;一帮指的是以关爱学生为出发点,帮助学生利用网络学好英语。课堂上,她通过蓝墨云班课、QQ屏幕分享、插入自录音视频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她还精心挑选了我国疫情抗击方面的相关英语新闻,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平台看、听的同时进行反思,让他们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同学们纷纷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分享自己的感触,课堂氛围十分热烈。

“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英语教学材料进行‘课程思政’的教育提炼以外,是否能够结合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一些更深层次的融合呢?”英语系教师杨红征的回答是肯定的。

杨红征善于将思政内容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引导学生热爱并学好中国文化。用英文讲《道德经》一书时,老师给同学们讲了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故事,还拿文风迥异的作家三毛与张爱玲的母亲来作比较,探讨如何做一位优秀智慧的母亲。在高级英语》线上课程教学中,结合教学材料广泛挖掘思政元素”内容。除了使用诸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诚实守信等常见的思政元素”外挖掘一些普世价值体系,如文化融合、的教育、环保等,开拓学生国际视野

英语教学的特殊性,不仅在于它的语言教育功能,更重要的在于英语语言所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思想价值体系。英语教师教授英语知识,不应局限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表层结构,还应在此基础上深入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给学生以正面引导。杨红征老师感慨道

竞赛促发展 多类比赛锻炼生能力

2019年11月23日,“外教社杯”湖北民办及独立学院英语演讲决赛在我校激战正酣,来自20多所高校的学生参赛,选手们围绕“讲好中国故事”的主题展开演讲。活动由我校文外学院承办,旨在给学生提供相互学习、切磋的平台。

在讲好中国故事上,每个选手都有自己的认识。在2017级英语专业学生范小语眼中,中国的乡村早已不是西方人口中的蛮荒僻壤,反而能媲美于北欧童话镇。最终,范小语凭借标准的发音、流利的口语从比赛中脱颖而出,摘得专业组桂冠,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英语演讲比赛仅仅只是我校提升学子英语应用能力的一个缩影,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会不断给学生渗透各种比赛信息和内容,并组织其参加,通过比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老师的教学热情。我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特别提到了“一、二、三、四、五”的专业要求,其中就包括四赛”,即:记单词大赛、背名句大赛、翻译大赛、演讲大赛。高度重视学科竞赛,以竞赛带动专业发展,是该专业加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

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管理办法,学科竞赛的推动就是无源之水。按照学院最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只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种竞赛并获奖,就能拿到相应的特长学分创新学分,可等值冲抵其他任何素质学分,该项政策的实施,无疑点燃了学子们的参赛热情。此外,学院还不断完善竞赛激励机制,老师在教学工作量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方面可享受一定倾斜政策,形成了一个学生踊跃参与、教师积极指导的良好竞赛氛围。”文外学院院长蔡贤浩介绍道。

“湖北省翻译大赛口译一等奖GMAT750分、雅思8.5分、四级653分、六级581分……”英语1501班学子李佳蓓不仅长得漂亮,英语也极其优秀,被同学们称为“女神学霸”的她去年成功考取欧洲顶尖商学院——法国格勒诺布尔高等商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她的素质导师张瀚璐说道:“李佳蓓多次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专业赛事,均获得奖项,是老师们心中的拿奖‘一把手’,专业学习更是获得任课教师的肯定。”

成绩是实力最好的证明。近三年来,英语专业众多师生从比赛中获益,成绩斐然。在各类英语专业赛事中获得奖项共计250多项,其中获国家级学科竞赛一等奖15项、二等奖20项;获省级学科竞赛一等奖17项、二等奖38项。李艳雄获全国“外研社杯”写作大赛指导教师一等奖;李晓瑛获湖北省翻译大赛指导教师一等奖;鞠丽获全国“外研社杯”演讲大赛指导教师二等奖;王申子行、郑忆君同学获湖北省翻译大赛笔译特等奖;杜曼丽、姚欣同学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B类一等奖……“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已深深融入到每个学生的学习之中,每堂课的教学之中,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之中。

“专业竞赛不仅让英语专业学子获得了和其他各大高校选手同台竞技的机会,也是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一次历练,充分展示了我校英语专业的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和学生扎实的专业能力,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系主任李艳雄对师生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赞赏不已。

实践助培养 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

新冠肺炎疫情,无疑对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造成了影响。然而,新春伊始,我校商务英语1601班的郭梦莹却通过努力找到了就业归宿”,在深圳卡乐国际教育中心工作。

类似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英语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专业发展必须要与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无缝对接”。在该专业新国标出台后,“实践育人”的方针逐渐受到重视,校企合作成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为让学生更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英语专业对实践育人、校企合作的探索逐渐铺开。2017年3月,英语专业与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进行“订单式”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可运用传神翻译实训平台进行翻译实训,并可在该公司进行毕业实习、开展翻译实践,优秀实习生将被该公司择优录用。借助该公司的区域影响力,英语专业教师与该公司专家还共同开展了协同育人与横向课题的研究。同时,在传神公司承接的翻译业务中,该专业师生还可共同参与劳务服务。值得一提的是,该专业在进行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修订中,曾主动邀请该公司领导来校交流探讨、建言献策。学院根据公司意见和学院实际,联合修订了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构建了课程体系,联合进行了专业培训等,实现人才培养一条龙服务。

近年来,我校英语专业以“双师双能型”教师为主,拥有2个教育部支持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并建立了寒暑假赴美带薪实习常态化机制,实践育人举措不断推陈出新,有力保障了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学子英语专业四级、专业八级的考试通过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考研率均在20%以上,一次性就业率达95%以上。其中,英语专业2002级校友陈安超、王宁娜毕业后结为连理,两人现已拥有两个从事全国电影发行与摄制的影视公司;2014届校友冯静现任新起点英语学校校长;2006级校友黄媛考上武汉大学研究生,并成为该校教师;2013级校友汪梦瑶考上浙江大学研究生……如今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已结出累累硕果。

该专业近年来还积极组织申报教育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翻译研究中心和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武汉译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这个由我校学子许忠婷、岳艺潇等一起经营的公司,为武汉地区专业提供英语、法语等十余种语言的笔译、口译、外贸谈判等专业翻译服务。我是英语专业学生所以想将英语运用于翻译领域团队负责人许忠婷在创业中一直将专业运用于事业”的思想深植于心。

经过不懈努力,英语专业在学生实习、校企合作等方面形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英语人才培养的窗口效应、平台作用逐步呈现,有力促进了专业的转型发展。文外学院院长蔡贤浩对英语专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