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在线2月22日消息(大通社记者 罗雨露 报道)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杨河村郑溥霖一家没有宅在家里,而是主动加入事先没有准备的“社会实践中”让青春在疫情一线接受“洗礼。”
2月6日,在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杨河村抗击疫情劝返点,大学生志愿者郑溥霖正在检查过往人员的身体情况,询问出行情况,控制人员流动并做好登记。室外寒冷的风吹在脸上冻的直哆嗦,但他并没有退缩。郑溥霖说:“村里发出成立疫情防控志愿者号召后,郑溥霖和他的妈妈听到后第一个报名参加,他们希望能够协助村里搞好防控工作。现在是非常时期,人人都要为抗击疫情作贡献。”
郑溥霖每天的工作就是做好流动人员的情况,还要时不时地嘱咐那些总在家里坐不住的人们,让他们在疫情期间不要随意出门,虽然是在春节期间,可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也要做好防疫措施不随意串门。郑溥霖说:“起初感觉很容易,但到后来有许多接踵而来的现实问题困扰了他。第一,由于封锁出口的命令很是突然,有许多人早已习惯了出门走走的习惯,但却被这次疫情的发生生生的给按压了下来,被限制了自由,心里也很是不满,甚至有些人员多次不听劝阻险些发生争执。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容不得马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疫情宣传工作,也让他们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后开始变的理性不再随意串门走动,在家也要做好防疫措施。第二,随着封锁时间的长久人们生活基本物资也出现了问题,起初由于封锁不太严密每户人家可以允许一两个人出门采购,生活物资还可以得到满足。后来由于疫情的严重政府加大了防控力度,不再允许任何人出行,而生活物资便成了大问题。最后我们商量于商家进行沟通,随后由我们志愿者和相关领导去收集每户人家的物资清单后,把清单发给商家,然后商家准备货物送到指定的关卡处,再由我们发放到每一家,虽然流程看似简单但在对接账目的时候有时会出现偏差。有的备注不清楚拿到东西后才发现需要退换,有的不会写字需要找人替写,还有的商家发货不及时,食品不达标,一些老人不会网上支付需要他人中转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看似是简单但却时刻磨练着我们,也让我懂得了人们往往会因为一腔热血去做事,但要把一件事做好却需要很大的心理和身体因素。”
随后记者采访到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1802郑溥霖同学他说:“抗击疫情,总要有人站出来,而我们面对疫情首先要克服恐慌心理,坚持科学防控,最重要的是防范隔离,街坊邻居不串门,平常也要做好消毒,出行带好口罩,没事尽量少出门,安分在家就是好事情,相信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同时记者也采访了郑溥霖的妈妈她说:“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引导和带领孩子主动做好防疫志愿者,能让孩子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以后做有用的人,做对社会有益的人。也希望孩子作为一个男生多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