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当前位置: 在线首页 » 梅南副刊 » 正文
Supplement
梅南副刊

梅南论坛:注重创新素质培养是大学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15-06-09 阅读:

武昌理工学院宣传处  李刚

   “追求卓越,走向成功”是武昌理工学院校训,是每个学子心中的梦想。而要想成功,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素质和能力。校长赵作斌教授在201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说:“一个人能否成功,能否有大的作为,关键取决于你是否有创新的素质,成功人才必定是勇于创新的人。”因此,我校在实施大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措施:

   一、提倡学生敢于质疑,将师生关系从传统的“上级对下级”向“民主平等”转变。

校长赵作斌教授和其他校领导多次在各种场合和会议上提倡“要让学生敢于质疑”,要求“教师讲错了要敢于承认,被学生指出错误,教师不要觉得没有面子。”北京市一项对1200人的调查显示,教师在课堂上出现了错误,敢于当堂纠正老师错误的学生只有5.5%。学生不敢指出老师的错误,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我校提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质疑,重视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敢于超越课本,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导向,开展“博览群书”素质测评,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融合。

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有机融合才能促发创新思维。校长赵作斌教授指出:“读书对一个人的作用是隐性的,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意味,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长期坚持必定受益无穷。大学时期是一个人读书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阅读对一个人后来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为了促使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不断提升与有机融合,我校斥资几百万元创新研发了“博览群书”题库和“博览群书”素质测评系统软件,开展“博览群书”素质测评(以下简称博学测评),由此引发的校园读书热潮一直长盛不衰。且每月一次的博学测评报名总是异常火爆,每次6000多个名额往往在2小时内就被一抢而空。博学测评中每考过一本书都能拿学分,是我校刚开始推行博学测评时多数参考者的主要目的。而如今,学子们的想法普遍有了变化,他们开始认为,参加博学测评最大的意义不是拿学分,而是检验自己读书的成效,督促自己多读书、读好书,不断提升自身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与此同时,校图书馆图书借阅量持续上涨。

三、重视创新教育的理论引导:组织教师编写出版了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教材《创新素质培育》,开设了“创新素质培育”课和各种创新特色班。

为了加强创新教育的理论引导,我校组织教师编写了一本名为《创新素质培育》的教材,并将创新素质培育课程作为必修课开设。该课程旨在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了解创新及创新思维的相关基础知识,逐步有意识地开发自身的创造力,掌握一些启迪自身创新思维、升华自身创新人格、培养自身创新精神、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原理和方法,不断增强自身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之成为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我校“移动互联网开发创新特色班”以竞赛为引导,以项目为依托,采用实战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行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实际项目,或由导师根据市场趋势拟定项目,指导学生进行开发,强化应用能力培养。组织参加各类移动互联网设计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代练。迄今已获4个国家级奖项、3个省级奖项,毕业生都实现了高薪就业。

我校“创新发明班”开设有《创新思维与训练》《创新发明经典案例》《知识产权法》等课程,在开班第一年就“鼓捣”出22项发明专利,被网友们誉为湖北高校“最牛发明班”。

该班指导老师甑老师说,大家在一起互相交流,有利于激发创新灵感。一次开班会时,一位同学突然聊到,有一次爬山看到一位女生穿着高跟鞋爬山,但结果是上山容易下山难。甑老师就作了一个恰当的比喻,就好比是兔子爬山,因为前腿长后腿短,下山时如果速度过快就会滚下去。这时,一位同学就提出,那么是否可以把鞋跟的高度做成可调节的呢?发明思维就这样碰撞出来了。该班不少学生靠发明专利实现了高薪就业或成功创业。

四、以开发-内化教学法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校特色教学法——开发内化教学法,是以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导向的一种新型教学法。

为了让开发-内化教学法落到实处,我校有的教师将实物演示、参观实习、学生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最大限度地加深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效果。

有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努力把相关学科理论和技术的最新进展融入课程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跟踪科技发展的能力。

有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环节中,引领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实验者变为实验的主体,学生不仅是实验操作者,更是实验构思和设计的主导者,以及实验过程的控制者。

有的教师采取让学生在课堂上作报告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将其作为对学生总考核的一部分。因为要在课堂上独立作报告,学生就会积极认真地分析思考,查阅相关文献,大大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让学生从中感觉到愉悦,不再将考核当成心理负担,而是当成表现自我能力的良机。

五、不断加大创建各种创新实践平台的步伐,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目前,我校建有实习实训基地181个,各类专业实验室138个,可以开设2810个实验项目,功能涵盖全校各学科门类。赵作斌校长指出,我校之所以不断加大实习实训基地和实验室的建设步伐,是因为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理论相结合,并“内化”为自身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我校许多考研成功的学子都曾在学校实验室实践过,他们都把当初在学校实验室的实践经历和参赛获奖情况写成报告在参加研究生复试时拿出来,颇受导师青睐,对最终被录取都起到了很大作用。

除考研外,曾在学校实验室长期实践的学生毕业时多是高薪就业,因为他们创新实践能力强,各用人单位抢着要,高薪就业不用愁。我校信息工程学院创新实验室特色班历届学生多次因荣获大奖、考研成功、高薪就业成功而致信赵作斌校长表示感谢。

我校2008年底投入近百万资金建立电子创新实验室,购置了满足电子设计所需要的各种仪器设备。赵作斌校长曾多次亲临该实验室,关心学生和参赛选手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在第一次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学生获奖以后,赵校长就问信工学院院长王化文教授:“全国还有什么类似的比赛我们学生可以参加一下,提高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的?”王院长说,“还有数学建模大赛,也是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大学生三大竞赛之一,数学建模竞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应变能力、团队精神和拼搏精神,适应21世纪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挑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下。”赵校长立刻着手安排相关部门投资近百万元建立了数学建模创新与实践技能大赛实训基地,并聘请在数学建模领域颇有建树的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高成修教授,来学校专门辅导学生数模竞赛。

 六、出台了一套“创新学分”激励机制,使学生科研写作、发明创新蔚然成风;同时,在各专业老师鼓励和引导下,学生们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大赛,创新潜能得以不断提升。

 我校制定并实施的《非专业素质和特殊素质测评办法》规定,学生创新比赛获奖、发表科研论文、获得发明专利均可获得学分。我校每学年的下学期举行创新素质测评,主要通过对学生的创新成果进行测评,并予以素质学分认定和评定,设置2个基础创新学分,申报的创新成果类型包括国家专利、创新比赛获奖、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艺术设计作品、软件设计作品等,不同创新成果的素质学分可以累加,所获创新素质学分不设上限。发明专利最高可以获得12个创新学分,发表学术论文按照发表期刊种类不同,可分别获得5个、2个、1个不同等值的学分。

每年我校都会出现多次大奖与专利同时持续井喷的现象。近年来,我校学子获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竞赛奖项1500余人次,其中包括全国电子设计竞赛湖北省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全国高等院校算量大赛一等奖、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一等奖、全国高等院校施工管理沙盘及软件应用大赛一等奖、全国创新杯教科研论文大赛国家级一等奖、全国英语写作比赛特等奖和一等奖、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一等奖、霞山会杯日语表述能力大赛一等奖、“南方杯”土建类专业测量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挑战赛总决赛华中区一等奖、思科网络大赛华中区国家级一等奖……而这些仅为我校学子所获一等奖和特等奖的一部分。与同类高校相比,我校学生获奖数量和等级均遥遥领先。我校学生曾连续三年获得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一等奖,是湖北省同类高校中唯一三次获该项一等奖的高校。

与此同时,我校学子近年来获得国家专利200余项,其中不少专利科技含量较高、实用性较强,例如新型酒驾管理系统、水轨列车、公汽空座位显示器、带电源的万能充电器、一种便于寻找物件的电子装设置、手动灌墨油性笔、安全阀门控制装置、晃动发电计算器等。而被同学称为“发明大王”的生物工程专业大四学生甄莉,目前已获新型铁轨接头、即插即用型漏电保护器等十项专利。

七、大力扶持创新社团,重奖创新典型。

近年来,我校各大创新社团在校方的大力扶持下茁壮成长,发展迅猛,成效显著。我校创新创业协会曾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团”。在武昌理工学院第四届“校长奖”评选中,创新创业协会以团队骨干超强的创新创业能力而荣获“校长奖”团体奖。

武昌理工学院“校长奖”设置于2009年,是我校最高荣誉,每年评选一次,一次性奖励人民币1000020000元,该奖项获得者多为学校创新典型。例如,获得2012年“校长奖”团体奖的领军人物、创新创业协会首任会长周登江曾获全国“创新杯”教科论文大赛一等奖。

20125月,我校创新创业协会组织会员参加湖北省委主办的“我为党代会建言献策”主题征文活动。在杨尧忠教授的指导下,协会会员先后共撰写建言献策论文40余篇,最终选定22篇投稿,其中,多达18篇作品获奖。协会会员、会计专业学生何沁涛撰写的《关于综合治理城市内涝的建议》,被中共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印成“内参专报”,呈送省委书记、副书记、常委等省委领导批示。时年21岁的何沁涛是所有获奖人员中年龄最小且唯一的在校大学生。

我校发明创造社有固定的指导老师和负责人,主招有发明创新想法的大学生,旨在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大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时也是为了帮助有发明创新想法的学生拿到国家专利和创新学分。社团活动有创新讲座、思维创新训练、创新创意想法交流、技术攻关、创新创意比赛、校际交流合作、到企业参观学习等。为了将学生的发明专利推向市场,该社指导老师和负责人会帮助学生联系一些生产企业或公司,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合作共赢关系,让大学生的创新成果得以转化推广。该社技术部陈神飞获得多项专利,并在2013年“都市环保杯”首届大学生环保创意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该社社长曾理获得一项国家专利,并在2014年武昌理工学院“金点子”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八、将创业指导与创业扶持作为大学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不断加强。

多年来,我校一直将创业指导与创业扶持作为大学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不断加强。很多人认为,创业能力是一种天赋,很难在大学里培养出来。然而我校多年来创业教育的惊人成效彻底颠覆了这一传统观点:我校历年来成功创业毕业生近3000人,资产过千万的近300人,不少校友创业的公司资产达到数千万乃至上亿元,校友卢伟坚的知名上市公司“亚细亚”2009年品牌价值就已达到20.43亿元。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校37%的学生在进行创业实践,44.4%的学生有创业意向。我校学生的创业能力被作为一种重要的创新素质得以培养和自由发展。在校方的大力扶持下,在校生创业蔚然成风,创业典型不断涌现,成果显著。

我校各学院经常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回母校演讲,鼓励并大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培育出了一批创新创业的领军人物,同时我校不断加大宣传引导的力度,逐步提升全校学生整体创新创业的水平。目前,我校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已获批为“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学校还将大学生创业基地进行了搬迁升级。

近年来,我校已有数百名学子投身创业实践,进入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共计61个创业项目,其中重点孵化并结项28个,特别优秀的有4个项目:博艺手工坊在全国电子商务“三创”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魔法国际语言培训项目的品牌资产已超过百万,在“三创”大赛中获省级3等奖。生态农产品销售项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蜂蜜进行销售并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目前业务范围有所扩展,已和广信绿色食品公司合作,对其产品(核桃、冬枣等)进行网上销售,该项目在“三创”大赛中获省级3等奖。天诚永道(天猫店)项目在天猫上对vivo手机进行销售活动,半年销售额达400多万元,是创业团队中唯一一个天猫项目,该项目在“三创”大赛中获省级2等奖。

九、积极举办各种有创新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加大对创新典型的宣传力度,形成浓郁的校园创新氛围。

为了营造校园创新氛围,我校多年来一直着力打造特色品牌“大学生成功素质展示节”。目前我校正在举办第六届大学生成功素质展示节。

我校去年举办的第五届大学生成功素质展示节历时8个月,共有创业计划大赛、护理技能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建筑文化节、中英文演讲大赛等十余个比赛项目,2100余人次参加,参赛作品1300余件,展品的科技含量较高。城建学院的融合结构力学的建筑模型、信工学院的智能管家系统、生科学院的多肽美容产品、艺术设计学院的创意家俱等众多作品,无不成为参观者的焦点。湖北省教育厅领导率队参观展示节并给予高度肯定,20余所高校团委书记组团参观时赞叹不已。

为了探索和推进大学生创新成果的市场转化,我校在2013年举办了第四届大学生成功素质展示节优秀成果拍卖会,将学生的发明专利、艺术作品、手工制品、创业股权等29件作品进行拍卖,吸引了50余家公司前来竞拍,29件作品全部成交,总成交金额达70余万元。

为了将这一模式惠及全省各高校在校生,我校和武汉知识产权交易所在团省委和湖北省科技厅的指导和支持下,筹划举办了湖北省2015年大学生创新成果拍卖会。拍卖会上,我校学子的专利成果“晃动发电计算器”、“一种洋葱活性多肽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等颇受竞拍者青睐,成交价都超过了起拍价。

近年来,我校对于在各种创新大赛中的获奖学子、拥有10项发明专利的“发明大王”甄莉、一年发表14篇学术论文并获得三项省级以上科研奖项的邓银银等创新典型的宣传力度有增无减,除了充分利用学校网站、校报、宣传橱窗、校广播台等校内媒介外,还积极进行了外宣,由此营造出浓郁的校园创新氛围,促使学生创新成果大量涌现。近3年来,我校学生获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竞赛奖项1500余人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获国家专利200余项。由于我校学子创新实践能力普遍较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超过92% 2014年毕业生签约率位居省属本科高校第一名。考研(研究生)、考公(公务员)录取率达18%以上,300余人考取各级公务员,3400余名学生考取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生;成功创业毕业生近3000人,资产过千万的近300人,不少校友创业的公司资产达到数千万乃至上亿元,校友卢伟坚的知名上市公司“亚细亚”2009年品牌价值就已达到20.43亿元。近30%的学生就职于世界500强企业,涌现出一大批年薪在20万以上的“高薪就业族”。

看来,我校多年来持续深入有效地开展创新素质教育,所获取的累累硕果,除了频获大奖和专利外,更多的是使广大学子们具备了“追求卓越 走向成功”所必须的创新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同时也有力地印证了,创新素质教育是大学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