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在线7月14日消息(通讯员 吴业彤 报道 柯小倩 摄影)为培养乡村学生的全球视野与科学认知能力,搭建从生活到世界的认知桥梁,武昌理工学院“农遗逐梦・青创领航”崇阳筑梦志愿服务队于7月14日,在咸宁市崇阳县港口乡洞泉小学,面向三至六年级学生开展“开眼看世界”主题智育课程。
教学环节以“距离渐变”为线索推进。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切入,引导描述日常所见,再借地图教具拓展视野。从家乡地貌延伸至中国地图时,孩子们兴奋地发现祖国轮廓像“大公鸡”。世界地图的展示让视野进一步开阔,最终焦点落在地球模型上。志愿者通过地球仪演示、类比说明等方式,帮助理解地球的圆形特征、庞大体积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分布规律,还介绍了地球生物多样性和标志性建筑背后的文明故事。针对不同年级实施分层教学,低年级侧重基础认知,高年级则深入解析相关原理与文化内涵。

在创意表达阶段,学生们领取画纸与彩笔,把课堂所学转化为生动的视觉表达。用渐变蓝表现海洋深浅、搭配绿色陆地勾勒地球轮廓的作品颇具科学美感;在地球周边添上家乡稻田与校园建筑、用线条串联“小家”与“大家”的创作充满乡土情怀;融入和平鸽、幼苗等元素的画面,则传递出对地球的美好期许。创作过程中,志愿者巡回指导,启发学生把观察到的细节与想象结合,让画面既具科学性又富童趣。

课程尾声,“地球作品博览会”拉开序幕。志愿者将学生作品逐一陈列,从“科学准确性”“创意表现力”“情感传递”三个维度进行点评,评选出的优秀作品被摆放至教室的“荣誉桌角”。在“如何守护地球”的互动环节,孩子们结合生活实际,提出“给小树浇水”“垃圾分类”“节约作业本”等具体做法,在交流中深化了对环保责任的理解。

支教队队员王钢在采访中说道:“这堂课的核心,是帮孩子们建立‘从身边到世界’的认知链条。从描述家乡风貌到绘制地球图景,再到思考保护行动,每个环节都在引导他们用更广阔的视角看待生存环境。乡村孩子的想象力和行动力远超预期,后续我们会把课程与当地农耕文化结合,开发‘稻田里的地理课’‘农具中的科学原理’等特色内容,让智育实践扎根乡土,持续为孩子们的认知成长注入动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