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在线7月14日消息(通讯员 刘婷婷 张哲哲 报道)为丰富乡村儿童暑期精神文化生活,搭建民族文化传承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平台,助力山区孩子在文化浸润中增强民族自信,武昌理工学院第十九届“大手牵小手”硒望恩施·清源兴教志愿服务队于7月14日在建始县景阳镇革塘坝社区开展以土家摆手舞为主题的特色教学课程,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焕发新活力。

摆手舞作为土家族标志性舞蹈,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志愿服务队队员宋兆旭老师向孩子们讲述土家摆手舞的历史渊源:“摆手舞是土家族祖辈流传千年的舞蹈,田间劳作后、节日庆典时,先辈们都会用它传递喜悦、抒发情感,每个动作里都藏着生活的智慧。”宋老师示范起摆手舞的基础动作,屈膝微颤、顺拐摆臂。

少数学生站在队列边缘,脚尖微微踮起又落下,目光追随着前排同学的动作,脚下跟着抬落,学着样子比划。宋老师走到学生身边,用简单的节奏口诀辅助记忆,同时手把手纠正动作。在她的耐心指导下,学生们从一开始的动作生硬,慢慢掌握了要领,从生疏到熟练,舞步愈发整齐协调。

志愿服务队副队长张岚婷表示:“团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亲近本土文化,我们希望不仅教会孩子们跳舞,更让他们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力量。看到孩子们从拘谨旁观到主动参与,真切感受到非遗传承对乡村儿童成长的积极意义。”
硒望恩施·清源兴教志愿服务队此次的特色摆手舞课程,不仅让土家摆手舞这一非遗项目得到鲜活传承,更探索出“民族文化+素质教育”的乡村实践路径。志愿服务队队员宋兆旭表示:“此次课程不仅让孩子们通过舞蹈触摸文化根脉、在互动中学会表达自我,更填补了乡村暑期教育中民族文化浸润的空白、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富有地域特色的载体,真正让非遗成为滋养乡村孩子成长的鲜活教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