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在线7月8日消息(通讯员 单梓宸 报道 田婧 摄影)7月7日,武昌理工学院“医”路向阳志愿服务队在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南坞镇第三中心小学特别开设“三伏小课堂里的古韵新风”特色课程。此次活动紧扣国家教育帮扶政策要求,旨在通过传统中医文化普及,丰富乡村儿童暑期生活,提升健康素养,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课程以“贴近生活、互动参与”为原则,系统讲解三伏天养生知识。志愿者肖静从“认识三伏天”切入,用“一年中最热的‘烤验期’,分初伏、中伏、末伏”的通俗表述,结合当地高温高湿气候,讲解三伏天对人体消化、循环系统的影响,让孩子们理解此时养生的重要性。她以“身体像小树苗,夏天多晒太阳长力气”比喻阐释“冬病夏治”理念,介绍三伏贴敷、艾灸关元穴的原理,以及绿豆、西瓜等消暑食材和绿豆汤、姜茶等食疗方,用“苦瓜像小勇士打败火气”助孩子理解食疗。互动中,针对“伏天能否光脚踩凉水”的问题,她以“凉水像小虫子会钻进身体咬关节”的形象说法解答,课堂气氛活跃。

理论后,实践围绕“运动养生”“防暑降温”等展开。她结合课件教孩子们区分伏天适宜的散步、拉伸与应避免的剧烈运动,强调“早晚运动最佳”;示范穴位按摩缓解暑热的手法,讲解戴帽子、穿透气衣等防暑技巧及防中暑、防脱水要点。通过“养生小达人”抢答游戏,以“运动后能否立刻冲凉水澡”“绿豆汤何时喝最好”等问题,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巩固知识。

此次“三伏小课堂”的举办,为乡村教育帮扶注入了传统文化元素。活动既填补了乡村学校暑期健康课程的空白,帮助孩子们掌握了实用的伏天养生知识,也通过沉浸式体验让青少年近距离接触中医文化,增强了文化认同。作为高校参与乡村教育帮扶的创新实践,该活动探索“专业知识+传统文化+实践互动”的支教模式,为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乡村提供了有益参考。
活动结束后,记者采访到“医”路向阳志愿服务队的李炅虔,她说道:“看着孩子们在抢答游戏里高高举起的小手,我们真切感受到,教育帮扶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要让文化在这些贴近生活的互动里慢慢扎根。作为医学生团队,我们会继续守着‘贴近生活、互动参与’的原则,结合专业所长开发更多实用课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