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在线7月8日消息(大通社记者 郭姿彤 报道)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将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武昌理工学院第六届知行书苑支教队“文润童心·法护青禾”志愿服务团于7月8日在天门市干驿镇干驿小学开展“十二生肖”主题课。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传统文化并非遥远的符号,而是融入日常的生活智慧,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亲近感、认同感,为培养兼具文化自信与传承意识的新时代青少年筑牢根基。
志愿者以“大家知道自己属什么生肖吗?”的问题开启课堂,迅速调动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待学生们踊跃回应后,志愿者使用图文并茂的PPT按顺序展示“子鼠、丑牛、寅虎”直至“亥猪”的形象,边展示边标注每种生肖对应的地支符号,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认知。为让排序规则更易理解,志愿者着重讲述了“老鼠骑在牛背抢先到达”“老虎凭威猛位居第三”等民间传说,用鲜活的情节加深记忆;同时结合生活常识解释,“生肖文化其实是古人观察自然规律、总结生活经验形成的,”让学生初步理解这一民俗背后的文化逻辑。
为让学生理解生肖文化的现实意义,志愿者重点讲解了它在传统社会与现代生活中的多重价值。从语言表达来看,众多与生肖相关的成语、谚语,既丰富了日常交流的形式,也传递着人们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经验总结;从文化传承来讲,生肖作为独特的符号,串联起历史与当下,成为连接传统与生活的重要纽带。学生们听得专注,不时就自己好奇的地方提出问题,志愿者都耐心一一解答,帮助他们认识到生肖不仅是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文化印记,更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在当下生活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表示,这堂课让他们明白了十二生肖不只是简单的动物名称,更是有故事、有意义的传统文化符号。记者采访到队员张梦怡,她表示:“后续,志愿服务团将持续深耕传统文化教育领域,计划围绕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民间故事等主题开发系列课程。我希望通过这些持续的努力,不仅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更能引导他们从身边的民俗中体会民族精神与生活智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