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在线7月8日消息(大通社记者 郭姿彤 报道)在国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乡村振兴和“双碳”目标落地的背景下,为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普及绿色发展理念的号召,武昌理工学院第六届知行书苑支教队“文润童心·法护青禾”志愿服务团于7月8日在天门市干驿镇干驿小学开展了一场以“太阳能科技”为主题的手工模型课。此次活动聚焦太阳能直升机与太阳能汽车两类模型,旨在让乡村学生通过组装实践,了解清洁能源的工作原理,培养科学兴趣与动手能力。

团队所用的模型套件及分步教学图,均来自湖北省“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项目提供的资料包。这些材料经过专业设计,适配小学生的操作能力,为课程顺利开展提供了扎实支持。志愿者以“不用电池也能跑的汽车”为切入点,展示了一辆提前组装好的太阳能汽车在阳光下行驶的场景。随后,志愿者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原理:“太阳能板接收阳光后,会转化成电能带动电机,就像给汽车装上了‘阳光发动机’。”为加深理解,志愿者对比展示了普通玩具车与太阳能汽车的内部结构,指出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动力来源。


实操环节学生们分成小组领取材料,志愿者分组进行指导。针对太阳能汽车,志愿者重点示范车轮轴与电机的连接方法,强调“电机齿轮要对准车轮齿轮,否则汽车会跑偏”;组装直升机时,则提醒学生注意螺旋桨与电机的安装角度,确保转动顺畅。学生们对照步骤图开始操作,专注地将太阳能板导线接入电机接口,仔细调整汽车底盘的平衡度。遇到问题时,学生们主动举手,志愿者便用手指点出零件安装的关键位置,帮助他们理清组装逻辑。


随着活动推进,学生们的模型陆续完成组装。一组学生将太阳能汽车放在窗台阳光下,车辆成功启动并沿桌面匀速移动;另一组的直升机模型也顺利运转,螺旋桨正常转动。活动结束时,多数学生都完成了模型的组装。参加活动的同学们表示,通过这次实践,切实理解了太阳能可以转化为动力驱动机械运转,对“阳光作为能源”的原理有了直观认识,也感受到了科技实践的乐趣。

记者采访到“文润童心·法护青禾”志愿服务团的陈锶婷,她表示:“此次课程让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可触可感。我们希望通过持续开展太阳能汽车、风力小船等系列课程,让他们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团队计划后续开发更多融合环保理念的科普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绿色生活”的意识,在实践中培养探索精神与创新思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