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Special
专题推荐

【十佳教师】人工智能学院黄薇副教授:以代码筑梦,用热爱点亮学子科创路

校对:岳佳佳 责编:周黎 终审:刘明杨 时间:2025-09-23 阅读:

大通社记者 黄渝秦 报道


黄薇,女,副教授,人工智能学院教工支部书记,院教学督导,武汉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武昌理工学院软件系教师,深耕数据结构算法及计算机视觉方向教学与研究10余年。作为省级一流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数据结构》的课程负责人与核心主讲教师,她主编或参编教材6部,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与创新的教学方法,多次获评“优秀指导教师”,2016年还荣获“湖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用匠心与热爱为学子搭建起从课堂知识到科创实践的桥梁。

破难点:让抽象算法活在课堂里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基础课,抽象的算法逻辑、复杂的代码原理常让学生望而生畏。作为这门省级一流课程的“掌舵人”,黄薇始终把“让学生听懂、学会、能用”作为教学核心目标,用创新方法破解教学难点。为了将枯燥的理论转化为生动的知识,她摒弃“照本宣科”的传统模式,把行业前沿案例搬进课堂:讲解“二叉树”时,结合人脸识别中的特征提取场景,让学生理解树结构的实际应用价值;分析“动态规划”算法时,引入电商平台的优惠券发放策略,用生活实例拆解复杂逻辑。课堂上,她习惯一边敲击键盘演示代码调试过程,一边用“问题引导式”教学启发思考,“如果这里的循环条件改一下,结果会有什么变化?”“有没有更高效的优化思路?”,让单向的知识灌输变成师生互动的“思维碰撞”。

强实践:从课堂到竞赛的全面指导

除了优质的课堂教学,黄薇还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她牵头组建了大学生软件创新实验室,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从一段代码的调试,到一个功能的实现,再到一场竞赛的备战,她总是耐心细致地陪伴在学生身边,倾注全部心血。在她的指导下,学生们在各类科创竞赛中捷报频传:不仅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斩获4块奖牌,实现了学校在该赛事上的历史性突破,还多次在国家级程序设计竞赛中摘得一等奖,获奖级别和数量在湖北省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而黄薇也多次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这份荣誉的背后,是她对学生成长的无私付出。

融科研:让教学“追着前沿跑”

作为高校教师,黄薇深知“教学”与“科研”从来不是两条平行线。她长期深耕数据结构算法及计算机视觉方向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完成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拥有2项实用新型专利——这些科研成果,都成了她更新教学内容的“源头活水”。她会把自己在“计算机视觉图像分割”研究中的技术细节,转化为《数据结构》课程中“图结构应用”的拓展案例;将参与产学合作项目时接触到的企业真实需求,设计成学生的课程实践课题。“让学生学的,是行业正在用的;让学生练的,是未来会遇到的。”这是黄薇坚持的教学理念。在她的课堂上,教学内容永远“追着前沿跑”,学生不仅能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能提前触摸到行业发展的脉搏,为未来就业或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最后采访到黄薇,她说道:“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学生互相影响、携手同行,用青春和热情托举学生走上更高的人生舞台。指尖跃动的不仅是键盘敲击声,更是唤醒未来的密码,那些被反复调试的算法里,藏着比奖牌更珍贵的馈赠——永远保持对世界的好奇,永远相信下一个版本会更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