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社记者 郭姿彤 报道

“文学之舟的掌舵者,学生心灵的灯塔。”这是2025年武昌理工学院“十佳教师”颁奖词中,对范文琼最贴切的注解。这位1970年生的文学硕士、教授,自2005年入职武昌理工学院,二十载如一日以校为家、深耕教学,既是湖北省作协会员、广电审查专家库专家,更是学生口中亲切的“范姐”。她以“常揣感恩之心,人生就是一场幸福的行走”为座右铭,用教学创新、创作实践与无私奉献,斩获2025年“十佳教师”称号,成为武昌理工学院教育沃土上最亮眼的“文学引路人”。
教学革新:打破壁垒,打造“作家摇篮”
作为学科带头人,范文琼始终以“创新”为教学底色,打破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万金油”困境。她率先在全省开设本科阶段“文学创作特色班”“创意写作特色班”,直指“培养职业作家与写手”的目标;为给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她主动对接多家出版社、影视公司,让学生的作品从“作业本”走向“出版物”“大银幕”。
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她步履不停:主持完成多项省级课题,将实践成果转化为教学体系;在学校教学创新大赛中,先后斩获副高组第一名、正高组第一名,拿下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她常说:“教学不是照本宣科,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创作中找到价值。”正是这份革新精神,让她的课堂成为“出人才、出成果”的沃土。多年来,学生在她的指导下出版专著、小说25部,创作电影剧本12部,省级及以上文学奖项拿到手软。

创作领航:以身示范,点亮文学之光
“要教学生创作,自己先要成为‘实践者’。”范文琼既是教师,也是笔耕不辍的创作者:她出版多部文学作品,撰写影视作品多部,用自身行动为学生树立“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的榜样。而她更愿做学生的“铺路石”,将个人创作时间压缩,把精力全情投入到指导学生中。
她带学生闯过的每一个“关卡”,都成了教育生涯的闪光印记:带领团队创作的微电影《大山坳的篮球梦》,从众多作品中突围,拿下中宣部三等奖、中国网络视听协会最佳短片奖;指导学生完成的院线大电影《我们的青春不怕疼》,作为反映90后职场生活的正能量作品,受邀参展第70届戛纳电影节;2025年,她带领团队创作的话剧《涪气壮山河》,被江汉油田选定为国庆献礼作品,进入排演阶段。“看着学生的作品被认可,比我自己获奖更开心。”这份纯粹的喜悦,正是她坚守教育的初心。

师者仁心:以爱为帆,守护成长之路
“范姐不仅教我们写文章,更教我们做人。”这是学生对范文琼的评价。她从不只关注学生的写作技巧,更注重“心灵的锻造与品格的培养”。她告诉学生“写作要有社会价值,心胸开阔、品质优秀才能成好作家”;她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关心他们的思想与成长,帮他们在创作中找到人生方向。
二十载教育路,她以校为家,废寝忘食:为赶稿陪学生在宾馆跨年,为改剧本熬夜到大年三十,把家越搬越近只为方便指导学生。她视学生的成长为“自我价值的实现”,常感慨:“看着我的梦想在学生身上一代代延续,是一种莫大的幸福。”这份以爱为底色的坚守,让她收获了“十佳魅力人物”“十佳新闻人物”“卓越教育工作者”等诸多荣誉,更成为学生心中“最敬爱的人”。
如今,站在“2025年十佳教师”的领奖台上,范文琼依旧初心如磐:“二十载不算长,只要学生需要,我还会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这位文学之舟的掌舵者,正以笔为犁、以爱为帆,在教育的海洋中,引领更多青年驶向梦想的彼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