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国进修时,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美国课堂上学生们不可思议的活跃程度。”武昌理工学院商学院何煜老师感叹道。2011年8月,武昌理工学院选派何煜等6名青年老师前往美国犹他州立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学习交流,亲身体验国外高校课堂,深入了解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等。从美国返回后,何煜老师学以致用,结合学校开发内化教学模式,课堂确保师生“有效互动”,让教学更有效,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师生互动”教学 让教学更有效
何煜老师本身就是一位“海归”,在2004年应聘到武昌理工学院前,曾经在外贸企业从事过10年的进出口业务工作,2006-2007年曾经赴美从事了两年的纺织品进口跟单工作,自身的工作经历结合国贸理论知识,让其双语主讲的《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外贸跟单实务》等课程能理论联系公司实际,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职业素质及能力并在专业学习中重点强化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对于何老师,有学生曾在网上评价,“教国际贸易业务课的何煜老师,对学生十分负责任,课堂气氛好,恨不得把平生所学都教给我们。”。
2011年,何煜作为武昌理工学院优秀教师代表被选派到美国进修,通过实地学习深入体会外国高校的教育理念,她对教学、人才培养又产生了新的认识。何煜老师说,“美国的教育倡导实践中出真知,要在做中学,问中学,并坚信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是无效的。而中国的教学模式注重对重难点的讲授,教与学有些疏远,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知识的灌输。”
要克服学生只“听”的惰性,就需要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游戏本身只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媒体,合理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师生互动活动,才能进一步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回到学校后,何煜老师十分注重教与学密切结合,通过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的学,自己则主要起引导作用。何煜老师表示,教师们要逐渐改掉仅从自身角度去“讲”的惰性,打造生动有趣的课堂。这要求教师既要精通专业知识,又要广泛收集资料,给学生带来最新信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并更有兴趣地主动学习。“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论所说得怎么样,只要合情理,都会得到肯定。”何老师的互动教学法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从“话题”到“主题” 让学生更积极
开发内化的基本理念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一堂课怎样从一个“话题”导入教学的“主题”,是提高学习兴趣,体现教师教学魅力的重要手段。何煜老师尝试从专业角度做了探索。
在教学课堂上,何老师更多关注学生的需求,及对问题是否感兴趣。哪些是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呢?大到社会政治经济热点,国家宏观政策及改革,市场动态;小到民众生计问题,娱乐花边,甚至网络趣闻等诸如此类。例如从美国沃尔玛大量出售发展中国家劣质产品谈到倾销,贸易顺差逆差等国际贸易政策方面的话题;从伊拉克战争,叙利亚局势谈到美国及欧洲债务危机;甚至从猪肉价格上涨到国内通货膨胀,人民币却对外升值等看似矛盾的货币政策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思,从而达到开发学生内化的教学目的。
再例如,外贸跟单实务中关于精确计算集装箱装箱量的问题,课堂上,何老师故意“设悬”肯定地对学生说无论纸箱怎么放,最后都只有如书上所言的三种结果。大部分学生都信以为真,唯有国贸0902的王东同学心存质疑,为了一探究竟,课后广泛查阅资料,并建立数学模型推导计算,并通过在网上发帖,引来了高校国贸专业学生从理论角度,社会专业人士从实践角度探讨相关话题。最后王东提交了一份《关于集装箱装箱量问题的思考》的论文,得到的结论是:从理论上可能有六种装箱结果!通过这次课,何老师深深体会到,一个示错的话题有时更能激发敢于质疑及逆向思维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何老师认为大学课堂教学不同于中小学,大学教师重点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怎么样”,而不仅仅“是什么”。一堂课怎样从“话题”引入“主题”,话题既要集专业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又要不偏离主题,必要时甚至可以采用示错法,是教师提出高水平“话题”的关键。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开拓视野,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理论到实践,积极思考、辨别、论证、判断,才能真正实现开发学生内化的目的。
在何老师撰写的《结合犹他州立大学谈激发学生内化的课堂教学》论文中,她写道:“开发内化教学的教学理念强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怎样让大学生们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并引导学生们学会根据教师事先布置的预习思考题及时事案例课前大量阅读,课中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发表见解,课后举一反三归纳整理所学。我认为这与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方式及教学态度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是我们在开发内化教学中应该探索的方向。”
“何煜老师双语教学,课堂互动效果好,讲授艺术高,内容熟练,课程设计独具匠心。”负责商学院的督导黎育松教授表示,何老师独创“应答式授受”模式,学生问老师答或者老师问学生答,学生不停地问,老师不停地讲,课堂充满了趣味性和思辨性,给学生留了思考余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学习积极性。
http://news.univs.cn/2013/1115/10012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