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当前位置: 在线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Media
媒体关注

人民网:金华市百家名企赴湖北武汉延揽英才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13-11-18 阅读:

1116日,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光谷体育馆内人头攒动,抱着各类简历、证书和成绩单的大学生穿梭于各个摊位,搜寻应聘岗位。2013年浙江金华“百家名企进名校”大型人才招聘会正在这里举行。在歌山建设、普洛得邦制药、花园集团、新光饰品、浪莎袜业、今飞控股等招聘摊位前,等待投简历面试的大学毕业生一拨接一拨,络绎不绝。

继去年首战告捷后,在市招才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下,金华“百家名企进名校”大型招聘团今年再次奔赴武汉延揽英才。据现场初步统计,金华121家招聘企业共吸引11350名各类人才到场,其中求职报名3564人,当场录用210人,达成意向1769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192人。“12月份就可以来企业上班,食宿都能安排,我们随时电话联系。”临别前,不少企业与求职大学生真诚相约。

武汉人才合金华企业胃口

武汉是国内名副其实的大学城,共有130多所各类大专院校、近百万在校大学生。尤其是该市集聚了湖北省过半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九成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成为全国各地争相招才的重点城市之一。

与其他人才输出城市不同的是,武汉理工科高校较多,而且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等优势学科人才与金华的重点产业相匹配。当前,正值金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工业投入大,新项目、新生产线上马多,理工科人才紧缺。

去年11月,金华组织了101家企业试水武汉高校人才市场,考虑到浙中企业的薪酬与一二线城市比没啥优势,开始组织方也不是很有底,不料效果出奇好,因为报名求职需要面试的人实在太多,一些企业招聘人员不得不退掉已买好的返程车票,在武汉多留一天。

“去年企业是动员了才赴武汉招聘,今年则是主动要求,几个月前就来问我们啥时候再去武汉招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杨建飞说,武汉高校毕业生多,除了留在本地就业外,多数人的求职目光会选在东部沿海发达城市。与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相比,金华企业薪酬没有优势,但是生活成本低,提供岗位多,引才政策扶持力度大,就业竞争压力相对较轻,只要找准合适的岗位,大学毕业生照样能发展得很好。

打造“百家名企进名校”品牌

为加快引进赶超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金华今年再度将引才重点瞄准武汉,以期将“百家名企进名校”打造成浙中企业引才的重要平台和知名品牌,在武汉高校中形成品牌影响力。

这次赴武汉招聘的企业阵容强大,含金量也很高,基本上是来自各县(市、区)的重点企业,其中上市企业、大型集团企业、驰名商标企业、高科技企业、网络新兴企业等占了八成以上,大大增强了对武汉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

为扩大影响力,金华有关方面事先做足了功课。一方面,提前与湖北省人才交流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多次接洽,并在《武汉晨报》上发布了两个版的招聘公告,一个版介绍金华“双龙计划”引才重点对象以及一系列扶持政策,一个版推介121家企业2000余个岗位信息,深入校园、车站、地铁等处发放。

在此次招聘会现场入口,记者看到两块金华组团招聘的宣传展板高高矗立,上面有各县(市、区)的引才扶持政策、企业提供的紧缺岗位信息,不少大学生在寻找合适的职位。招聘会现场总共4块电子大屏幕,其中有3块播放宣传金华的引才战略,滚动播放着金华的引才宣传片,“改革的金华重人才,开放的金华盼人才”、“打造浙中人才高地,助推金华赶超发展”等大型宣传语格外醒目。不少大学生一进场,就根据摊位序号直奔意向企业投简历和面试,显然是有备而来。

企业引才待遇优厚注重成长

免费提供一荤两素一汤工作餐;免费提供员工宿舍,大专、本科两人一间,硕士一人一间,博士一人一套;上下班有班车接送;上班即为员工缴纳社保,每年安排一次外出旅游;每周双休、节假日带薪休假,加班费另付……

看到这样的优厚招聘待遇,又有几个人能不动心?在普洛得邦制药公司令部招聘摊位前,投送简历的大学生扎堆。“横店全国有名,在这里的制药企业干得好,个人提升空间很大,一定要试试看。”几名排队的同学这样议论着。

曾莉是武昌理工学院的毕业生,也是武昌当地人。她看中浙江诚骏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工程造价员职位,投上了简历。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她还拿出了几本竞赛得奖证书。“离开武汉到金华工作家人同意吗?”“早沟通过了,父母也支持我到外面闯一闯。”“那行,随时电话联系,方便的时候过来试一试。”诚骏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招聘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曾莉这样的学生能离开武汉到金华就业,说明家境并不是特别好,往往能够吃苦耐劳,企业最需要这样的人才。

在现场,浙江尤奈特电机有限公司招聘人员打开笔记本电脑,向围观的大学生开起了小型推荐会:“我们这样的高科技企业提升空间很大,有挑战精神的可以来试一试,与企业一起成长。”而浙江金禧太阳能设备有限公司则瞄准高精尖人才,打出了“带科研项目者年薪100万元以上”的招聘启事。

市人才市场负责人陈益军说,成长中的企业对人才是求贤若渴,薪酬之外的福利待遇也在不断提高,现在年轻求职者越来越注重个人成长空间,不少企业也制定了完善的晋级计划,让人有盼头的企业,才能招得进、留得住人才。(徐朝晖、吴园)

http://zj.people.com.cn/n/2013/1118/c186930-19939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