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当前位置: 在线首页 » 校园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News
校园新闻

急救课堂进乡村,科普微光护童心——武昌理工学院“医”路向阳志愿服务队实践感悟

校对:岳佳佳 责编:周黎 终审:刘明杨 时间:2025-08-06 阅读:

中南在线86日消息(通讯员 董怡雪 报道 丁婷 柳转弟 摄影)2025年7月,武昌理工学院“医”路向阳志愿服务队与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南坞镇第三中心小学携手联动,共同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育人活动。本次活动以“医学科普守护日常”为主题,志愿者们通过“120 秒黄金行动”和“急救小超人”等特色课程设计,让专业医学知识跨越城乡距离,在乡村校园的课堂里落地生根,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急救技能,在生动互动中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急救小超人”课程专为乡村儿童量身设计,志愿者们用童趣化的方式拆解急救知识。“遇到同学晕倒,要先像侦探一样观察周围有没有危险哦!”志愿者通过情景剧演绎“询问技巧”,孩子们举着自制的“急救小勋章”,在玩偶模拟救援中轻松掌握“先安全、再询问”的基本准则。针对乡村孩子常见的磕碰伤,志愿者手把手教大家用“清洁—止血—包扎”三步法处理伤口,彩色绷带在小手中翻飞,课堂变成了充满欢笑的“技能闯关场”。


“120秒黄金行动”课程则注重实用性与紧迫感的结合。志愿者用“课间十分钟”类比急救黄金时间的珍贵,用“跳绳节奏”帮助孩子们精准掌握每分钟100-120次的按压频率。当新七年级学生宣思彤准确说出“按压深度像两根手指宽”时,志愿者眼中满是欣慰。“这些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教会他们急救技能,就像给他们装上了‘安全铠甲’。”一位志愿者的感悟道出了课程的深意。


课程最动人的是知识落地的瞬间。当志愿者教孩子们用“看胸口起伏、听呼吸声音”判断生命体征,用“解开红领巾代替松衣领”模拟通风处理时,专业术语变成了乡村孩子能理解的生活场景。课后,“医”路向阳志愿服务队的老师们为孩子们分发了印着急救口诀的小贴纸,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贴纸贴在课本上,还把写着“急救四步法”的卡片塞进书包,叽叽喳喳地说要“教给爷爷奶奶”。这份知识的传递,让医学科普有了更绵长的生命力。

此次实践让志愿者深刻体会到,乡村更需要精准的医学科普。这些课程不仅教会孩子技能,更种下了“守望相助”的种子。正如“医”路向阳志愿服务队负责人高子灵所说:“当乡村孩子能自信地说出‘我会急救’,当医学知识变成他们日常能运用的守护力量,‘医学科普守护日常’就有了最生动的注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