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在线8月9日消息(通讯员 张哲哲 肖敏 报道 宋兆旭 摄影)为筑牢青少年安全成长的根基,提升学生应对溺水事故的应急处置与生命守护能力,武昌理工学院第十九届“大手牵小手”硒望恩施・清源兴教志愿服务队于2025年8月8日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景阳镇革塘坝社区开展专题安全教育活动,为当地学生精心打造了一堂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防溺水安全课程。
课程伊始,志愿服务队队员张哲哲老师率先开启理论教学环节。张老师打破传统说教模式,以一则真实溺水事故案例视频切入,触目惊心的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溺水灾害的残酷性,从而树立安全意识。他还结合建始县景阳镇清江穿镇而过、沿岸多滩涂浅湾的地理特征,通过示意图标注,清晰呈现池塘边坡、河道回水湾等高危地点的潜在风险。张老师细致讲解了落水后需保持镇定,避免因慌乱挣扎消耗体力,尽量让口鼻露出水面保持呼吸,呼救时要合理分配体力等要点,并配合动作演示,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基础求生技巧。

随后,龚圣熙老师开展模拟训练,助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他带领学生来到教室前方空地,设置“模拟落水场景”,让学生分组扮演落水者,实践落水后调整姿态、呼救的方法,自己则在旁观察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动作与应对思路。此外,龚老师还通过竹竿延伸、绳索抛递、空瓶浮力组合等实操演练,引导学生掌握利用周边物品实施救援的技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象的实践能力。

此次硒望恩施·清源兴教志愿服务队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课程,让参与的学生们掌握了防溺水相关知识与技能,对危险水域有了清晰认知,也学会了科学的自救与施救方法。此次课程不仅提升了乡村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更培养了他们应急处置的理性思维。

学生雷子涵在课后坦言:“以前总觉得河边玩水很有趣,今天才知道那些水面下藏着这么多危险。我不仅自己要记牢,还要把这些知识告诉村里的小伙伴,让大家都能学会保护自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