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在线10月26日消息(特约通讯员 李漩 报道 摄影摄像中心 摄影)10月26日上午,高校优秀作者演讲活动在武昌理工学院图书馆六楼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活动聚焦美术教育领域的前沿探索,由武昌理工学院创意设计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李庆主持,汇聚了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学者,围绕AIGC、非遗美育、乡村文化、艺术教育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侯君波率先从前沿技术视角剖析美术教育的变革方向,为高校优秀作者演讲分享拉开序幕,其观点为后续探讨提供了技术维度的思考起点。海南师范大学教授邱娜结合地域非遗资源,探讨中学美育课程的数字化实践路径。铜仁学院教授陈丹则聚焦贵州土家族刻纸,呈现非遗文化在社会美育中的实践成果与提升策略。

随后,厦门大学教授李蔚青聚焦乡村文化建设领域,分享了艺术介入乡村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为美术教育与乡村发展的融合提供了实践参考。上海大学博士后李巧则从艺术教育史角度切入,通过梳理历史脉络引发对当代艺术教育模式的深度思考,为现有教育模式优化提供了历史借鉴。铜仁学院副教授孙凤娟将目光投向技术与教学评价的结合,探索了人工智能在美术史教学评价中的创新应用,为教学评价体系的智能化升级开辟了新路径。

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王圆圆,深入剖析了现代艺术独特属性与美育价值之间的关联。丽水学院教研室主任李兴旺同样聚焦该主题,从教学实践视角进一步挖掘反造型性在美育工作中的应用路径。大连科技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刘宇提出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与新型人才培育,推动非遗文化走向国际舞台的创新思路。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韩莹莹则针对师范教育领域,探索了符合专业认证标准的美术教学论课程改革方向。广西艺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教师梁伊杨构建融合 AI 素养与创作素养的高校美术课程整合框架,并设计了相应的评价体系。齐鲁师范学院教师苏群则以瑞吉欧儿童艺术展览为研究对象,以瑞吉欧儿童艺术展览梳理出儿童艺术展览生态式教育环境的构建路径。
本次高校优秀作者演讲活动在热烈的学术交流氛围中落下帷幕。活动涵盖了从技术赋能到非遗传承、从乡村实践到课程创新等多元议题,为美术教育领域的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了丰富的思路与借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