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在线10月26日消息(特约通讯员 汤晶晶 报道 摄影摄像中心 摄影)2025年10月25日,第十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大会在武昌理工学院盛大启幕。大会以“基础美术教育实践创新、高等美术教育改革路径、社会美术教育多元拓展”为三大核心维度,汇聚全球华人美育界顶尖力量,共同勾勒未来美育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


本次大会由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协会(WCAEA,简称“世华”)主办。作为在中国香港注册的社会公益性学术交流机构,世华是全球唯一专注于华人美术教育的民间国际组织。目前,协会已设立12个专业委员会,覆盖艺术、设计、科学、教育等多个核心研究领域。多年来,世华始终坚守“美育育人,互学共进”的核心宗旨,严格遵循联合国《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精神,尊重多元文化差异,致力于培养开放包容的全球视野,推动视觉艺术教育理论创新,探索兼具中华特色与国际视野的视觉艺术教育实践路径。

基础美术教育实践创新论坛于武昌理工学院图书馆一楼报告厅顺利举行,由武昌理工学院创意设计学院教学副院长盛婷教授主持。论坛上,各界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分享了一场场的思想盛宴: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协会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张幼云教授以艺术教育中人机协作何以增强思维灵性为题,深度剖析技术与美育融合的核心价值;协会副主席、上海师范大学王大根教授聚焦美术新教材问题的解析与对策,为基础美术教学实践中的痛点难点提供解决方案;武昌理工学院创意设计学院院长徐晓庚教授分享智能素质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桂宇晖教授系统解析人工智能艺术的知识结构。

《美术教育研究》《科教文汇》总编辑许文彩以大美无术,尽在卷中开合为主题,传递美育的本质内涵;美国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教育学博士曹荣婧带来了“设计实验室:跨学科与超学科视野下的基础美术教育实践研究”的精彩分享;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苏格兰电影学院李乔教授(博导)分享国际美育前沿经验;惠州学院李艺博士围绕“沈从文与21世纪中国:沈从文的服饰美育思想与实践”展开深度论述;北京市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校长姜杉介绍跨学科美育校本课程探索——探美“样式雷”的实践案例,为基础美育创新提供了多元视角与实践参考。

此外,高等美术教育改革路径论坛在武昌理工学院图书馆六楼报告厅同步召开,由武昌理工学院创意设计学院闫萍教授主持,海内外学界专家齐聚一堂,共探高等美育改革新路径。南京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杨成立教授,针对新文科背景下工科院校美育课程群建设的现实困境,提出切实可行的突破路径;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默以“美术+语文”为具体案例,探索基于CDIO模型的跨学科课程构建模式;齐鲁师范学院刘芳副教授聚焦数字化赋能,深入分析高校美术教育传承与创新的有效策略;武汉工程大学李君华教授、山东科技大学人文与艺术中心主任陈绘兵,分别从AI驱动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美术教师角色从“知识传授者”到“创意引导者”的重构两大维度展开论述,深刻洞察技术变革对高等美育的深远影响。


延安大学孙斐教授分享基于视觉思维的延安民俗文创课程教学改革经验;武汉大学邢冰特聘副研究员从实性视角反思元宇宙教育,探讨虚拟现实艺术教育的独特意义与现实挑战;广西师范大学吴剑珊副教授围绕核心素养导向,研究高校美术学专业民族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策略;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彭中军副编审结合行业实践,阐述数智时代艺术设计学科教材出版的实践路径与创新策略;岭南师范学院涂湘东副教授、郑州轻工业大学张启彬博士(讲师),分别聚焦智慧教学平台下美术教师教育课程的新范式重构,以及体验式教学在高校艺术(设计)理论类课程中的应用价值与实践方法。

第十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大会会场报告视角多元、内容扎实,既涵盖技术融合、跨学科实践、文化传承等时代核心议题,又实现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联动,为全球华人美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进一步夯实了世华在国际美育交流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推动中华美育走向世界、促进全球美育多元共生奠定了坚实基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