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在线7月6日消息(通讯员 李心茹 报道 )为以动漫艺术赋能乡村儿童美育,武昌理工学院影视传媒学院田野新青年之红安薪火志愿服务团于7月3日在红安县开展“我画动漫形象”主题绘画课。团队依托影视传媒专业优势,通过原创动漫角色创作,引导孩子们在想象与实践中构建艺术表达的新路径,为乡村美育注入年轻化活力。

据悉,红安薪火志愿服务团针对青少年对动漫文化的兴趣偏好,将角色设计作为美育切入点,打造“创意激发+情感表达”的特色教学模式。团队指导老师李哲指出:“动漫创作是当代青少年理解世界的独特语言,我们希望通过课程打破传统美育的技能化局限,让孩子在虚拟形象构建中释放天性,理解‘艺术创作即自我表达’的本质意义。”课程以“从生活观察到艺术转化”为逻辑主线,通过动漫基础、角色设计、故事联想等环节,帮助儿童建立“现实-想象-创造”的思维闭环。

本次“我心中的动漫形象”课程主要活动围绕“奇幻自然伙伴”“未来科技卫士”“家乡红色小英雄”“生态环保使者”“家庭暖心伙伴”主题开展,让孩子们通过动漫创作的方式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孩子们纷纷拿起马克笔和彩泥,专注地构建着心中的虚拟角色图景。他们调动奇思妙想,用夸张的造型演绎创意,用符号化的色彩传递情感,设计出的动漫形象承载着对生活的观察与对世界的期待,稚拙却充满灵气。团队成员们耐心引导孩子们将生活体验转化为艺术表达——有的孩子为“家乡红色小英雄”设计了镶嵌红星的披风,有的为“生态环保使者”添加了能净化河流的机械臂,每一个线条与色彩的选择,都体现着孩子们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对自然环境的关怀,也展现出新时代少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从红安县城的教室到孩子们的画纸,动漫绘画课如同一座桥梁,将抽象的美育理念转化为可触摸的创作实践。这种以兴趣为引、以专业为基的美育模式,不仅为乡村儿童提供了释放创意的空间,更印证了艺术教育在情感启蒙、文化传承、思维培养等层面的多维价值。红安薪火志愿服务团将继续深耕“动漫+美育”领域,让更多乡村儿童在艺术创作中看见自己、表达世界。
课程结束后,记者采访到本次的授课老师任露露,她表示:“此次课程的意义远超技能教学——孩子们通过动漫角色构建了‘第二自我’,这种创作体验不仅提升了审美能力,更让他们学会用艺术语言梳理情感、表达观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