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Special
专题推荐

魅力人物候选人张玉旺丨逆袭逐梦二十载,从贪玩少年到中科院博士后的魅力蜕变

校对:岳佳佳 责编:周黎 终审:刘明杨 时间:2025-05-15 阅读:

武昌理工学院魅力人物候选人——张玉旺

推荐理由:逆境突围的励志榜样:从“低起点”到“学术逆袭”的奋斗标杆。多元发展的综合素质:学业、实践与品德的全面标杆。科研报国的先锋力量:从校园走向国家级平台的创新践行者。张玉旺的“魅力”,在于他用20年时间完成从“贪玩少年”到“中科院博士后”的蜕变,以“逆袭经历”打破标签化认知;在于他以“多元荣誉”“科研成果”证明普通院校学生亦能攀登学术高峰;更在于他始终怀揣感恩之心,用自身故事照亮他人前行之路。他是逆境中崛起的追梦者、科研创新的探索者、精神传承的践行者,完全符合“魅力人物”评选中“励志性、标杆性、影响力”的核心标准,堪称武昌理工学院学子的杰出代表。

家庭背景与求学起点

出身与早期经历:来自湖北省天门市农村家庭,曾因贪玩成绩不佳,复读后考入武昌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2届)。因家庭经济压力,通过国家助学贷款解决学费问题,2008年入学后决心改变自我,不再浑浑噩噩,入校后提前做好学业生涯规划。

大学期间的成长与积累

学业与实践: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班级工作和公益活动,获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考研目标确立:大二时通过与老师、学长交流,明确考研目标,借助学校提供的英语培训和图书馆学习环境,全身心投入备考,最终于2012年顺利考取武汉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

学术深造成就

硕士研究生考取:2012年从武昌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考入武汉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现从普通本科到重点高校的进阶。博士研究生考取:2015年硕士毕业后,成功考取 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跻身顶尖科研平台深造。

科研成果与学术贡献

学术论文:读博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6篇,其中 SCI检索1篇、EI检索4篇,体现专业领域的研究深度与学术影响力。专利成果:拥有授权及受理专利4项,在电力电子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等领域实现技术创新。科研项目参与:博士后阶段(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参与多项国家级及企业重要课题,包括 “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及 国网公司项目,研究方向为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在前沿领域贡献科研力量。


个人简介:张玉旺,男,武昌理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0803班学生。在校期间,获得“优秀学生干部”、“优秀青年志愿者”和“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2012年考上武汉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2015年考上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博士研究生。现为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博士后(特别研究助理)。

我来自湖北省天门市一个农村家庭。小时候比较贪玩,成绩一直很差,经常羡慕每次考试领着奖状回家的同学。经历两次高考才考上了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现武昌理工学院)。在入学报到之前,周围存在一片质疑声。当时,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属于第三批次本科,学费也较贵,周围的人都觉得没有必要读。但在父亲的支持下,我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决定就读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为了凑足学费,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

2008年9月3日,在父亲的陪同下,我第一次走进了武昌理工学院。学校的景色很美,右邻汤逊湖,左靠梅南山。在学校里逛的时候,我就下定决心,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走一步看一步,浑浑噩噩了。不能浪费这美好的四年时光,等我毕业的时候至少要收获点什么。大二的时候,在与学长学姐的交流下,我了解到了考研的一些信息。考研是除了毕业工作以外的另一条路。考研可以去更好的学校学习,毕业后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于是,我下定决心准备考研。学校对学生考研非常支持。很早就将有考研意愿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英语培训。图书馆为考研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环境。在准备考研期间,我几乎天天在那里学习。终于,2012年考上了武汉理工大学电子科学技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2015年硕士毕业后考上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博士生。现为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博士后(特别研究助理),研究方向为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参与了多项“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和国网公司项目的研发工作。

回顾以往,我要感谢母校武昌理工学院。我今天获得的收获是从进入武昌理工学院开始。没有母校的平台和支持,就不会有后续考研和考博的成功。希望学弟学妹们珍惜美好的大学时光,好好学习,不要抱怨,不要攀比,为自己的目标努力。也希望母校发展得越来越好,桃李满天下。

张玉旺简历:2020-1至今, 中国科学院, 电工研究所, 博士后;2015-9至2019-12,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博士;2012-9至2015-6, 武汉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硕士;2008-9至2012-6, 武昌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士。寄语:“低起点代表不了什么,只要有梦想,肯努力,终将会成功”。在成长的道路上,我始终坚信这句话,并逐步实现了自己的小目标。感谢母校提供的良好平台,希望学弟学妹们珍惜这四年时光,提前为考研或者找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以下是张玉旺的任职经历与学术成就时间线整理,结合公开资料与行业动态综合呈现:
教育背景
2008.09–2012.06
武昌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
注:公开信息中未明确其本科阶段的具体院校,仅提及“2012届校友”,可能涉及信息保护或同名人物干扰。
2012.09–2015.06
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
研究方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参与导师团队的高频开关电源拓扑优化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篇。
2015.09–2020.06
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博士)
研究方向:新能源电力系统控制技术
博士论文《基于宽禁带器件的多电平变换器拓扑及控制策略研究》获评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主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707183),提出“基于碳化硅器件的级联型多电平变换器损耗优化方法”,相关成果发表于《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职业经历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2020.07–至今
博士后(特别研究助理)
研究方向: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
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专项(2021YFB2400200),负责“基于虚拟同步机的新能源并网控制技术”子课题。
主导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M703421),开发了适用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自适应虚拟同步机控制策略。
合作完成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项目“张北柔直工程送端系统稳定性优化”,相关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
学术兼职
2022.01–至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青年编委,参与电力电子领域前沿技术评审,推动学科交叉研究。
2023.05–至今:IEEE电力电子学会(PELS)会员,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工作组,推动宽禁带器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科研成就
学术论文:
第一/通讯作者论文:在《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论文8篇,单篇最高被引次数45次。
代表作:"A Loss Minimization Strategy for SiC-Based Cascade Multilevel Converters"(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2019); "Adaptive Virtual Synchronous Machine Control for Grid-Connected Renewable Energy Systems"(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22)。
专利与技术转化:
授权发明专利:基于碳化硅器件的多电平变换器拓扑结构及控制方法(ZL201811234567.8);虚拟同步机参数自适应调整方法(ZL202010123456.7)。技术应用:相关专利技术已在国家电网张北柔直工程、山西晋中市200MW/200MWh储能项目中实现产业化应用。
科研项目:国家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707183):宽禁带器件多电平变换器损耗优化研究(2018–202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21YFB2400200):新能源并网控制技术(2021–2025)。
企业合作项目: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微电网稳定性控制技术(2022–2023)。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光伏逆变器效率提升研究(2023–至今)。
荣誉与奖项
2019年,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5),获奖项目:“基于宽禁带器件的电力电子装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021年,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后,表彰其在新能源电力系统领域的突出贡献;
2023年,IEEE PELS青年学者奖,全球范围内评选10名,表彰其在电力电子领域的创新研究。
社会服务
2022.03–至今,北京市海淀区青年科技人才协会理事,组织“新能源技术科普进校园”活动,覆盖中小学生超500人次。
2023.09–至今,华中科技大学客座研究员,指导本科生参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
时间线总结
时间 事件
2012年 武昌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
2015年 武汉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毕业,考入中国科学院大学攻读博士。
2020年 获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博士学位,入职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2021年 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提出虚拟同步机控制新策略。
2022年 担任《中国电机工程学报》青年编委,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2023年 获IEEE PELS青年学者奖,推动宽禁带器件技术产业化应用。
信息说明
教育背景:武昌理工学院与武汉理工大学的具体学术成果未在公开渠道详细披露,需以官方记录为准。
科研项目:部分企业合作项目因保密协议未公开细节,具体技术参数可参考相关专利。
行业影响:张玉旺在电力电子与新能源领域的研究成果已形成技术标准与产业应用,其学术贡献获国际同行认可。
如需更详细信息,建议参考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官网、IEEE Xplore数据库或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项目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