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理工学院魅力人物候选人——张倩
推荐理由:入职6年,潜心教学,深耕科研。
教学上师风严谨,育人成果颇丰。个人获评年度优秀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校级免检教师等,指导学生竞赛获奖50余项;科研上积极探索,潜心钻研。成功申报湖北高校一流本科课程一门、文创教育专项课题一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篇。

学院(单位):影视传媒学院
职务:专任教师
主要事迹:
严厉女教师的教育秘籍
从未想过性格温柔活泼的张老师,竟是多年多届学生口口相传“最严厉”的女老师。尽管她的严厉出了名,却仍是每届毕业生争抢最激烈的毕业导师,也是课下办公室里学生“光顾”最频繁的老师。这看似自相矛盾的现象背后,深藏着张老师独创的“教育秘籍”。
“打铁还须自身硬”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看起来温柔的女教师的座右铭。张老师是典型的“从高校到高校”的新手教师,对待各项工作还是浓重的“学生气”,为此没少吃亏碰壁。王磊院长曾多次评价这个女徒弟:“教学严谨,为人正直,但性格倔强又固执。”在各种质疑、碰壁、挫折中,张老师一边怀疑自己一边坚定信念: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断提升个人的教育水平,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为此,张老师带着一身不服输的“学生气”成为学院里各项工作中的积极分子。从新手教师到教学创新大赛思政组第二名,从职场小白到校级免检教师,年终考评的等级连年上升最终获得全校2023年度优秀教师。这看似华丽转身的背后,是为上好45分钟课前钻研备课5小时甚至更久,是无偿报名学院材料检查小队只为熟悉各项制度要求,是主动加入老教授科研团队一年撰写6份项目申报书,是为申报一门湖北高校一流本科课程(电视直播与现场报道)与团队教师共同打磨、录课、改本子连续申报四年从未放弃。
张老师的严厉作风,是先从严于律己开始的。如今入职6年,已成功申报湖北高校一流本科课程一门、文创教育专项课题一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篇。
“又爱又恨的严师”
“上张老师的课,是我大学四年专业进步最快的时候!”学生李诺辰在课间跟同学感慨道。另一间教室学生刘瀚舟找张老师低声问询:“老师,这次实训确实偷懒了,我想重拍一次可以吗?以后保证实训认真做,不想挂科......”这些对话从张老师任课起就时常在学生之间传来传去,有的学生私下会评价张老师为“金课教师”,也有学生评价张老师的课是“最易挂科”的危险地带。面对这些褒贬不一的评价,张老师不语只一味地开展“军事化管理”。张老师主讲的课程多是大三学年的专业必修课,学分高、学时多、重实训,而每一次的实训从选题、策划、制作、成品,张老师都要为每一个小组每一位学生提前把关,她说:“希望大家花了心思和时间做出来的不仅仅是一次实训作品,更加可以成为个人大学四年的代表作,未来求职可以骄傲地展示给面试官。”
课上经张老师耐心指导打磨的优秀作品,成为课下全国各类专业竞赛中领奖的“常客”;课后经张老师辅导的同学,也多次在全国全省各项大赛中拔得头筹。执教6年,张老师指导学生获奖超50余项,包含国家级一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3项。金光闪闪的背后是张老师随时随地为学生答疑解惑的辛勤,是深夜转钟还在与学生电话改稿的身影。
“刀子嘴豆腐心”
播音毕业生黄皇在演讲课上这样形容张老师的个性,初听同事告知时,张老师的“铁石心肠”好似被柔软的触碰了一下,一瞬间百感交集。时针拨回至19年夏,张老师初次站上五尺讲台,播音1801班黄皇用上课睡觉、被叫醒后课上随意进出教室的挑衅,给了严肃的新老师一个“下马威”。课间张老师即刻给学院书记电话,并让这个调皮的学生离开教室去书记办公室谈话写检讨。心烦以后,张老师开始思考该如何与这群“调皮”的艺术生正确的相处,才能有益于教学呢?经认真观察和多次尝试后发现,这群表面看似“散漫”的学生背后,其实深藏着出色的艺术天赋及对专业的赤城热爱,想要“治住”这群孩子就要做一个眼里容得下沙子的引路人。此后在教学中,张老师会仔细认识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身上不同的才能和个性,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同时学生也时常惊讶于:“张老师为提升学生专业训练真是不依不饶、生拉硬拽啊。”久而久之,原本水火不容的敌我状态,变成互相尊重、相互成就的良性循环。
不同于6年前青涩的“女大”,张老师在教师角色中不仅成就了一届又一届优秀的毕业生,更收获了自信、从容、更加智慧的自己。学生毕业了一届又一届,但朋友却多了一批又一批。于一些毕业留汉的学生而言,张老师的家是他们聚餐的常驻地;于更多走出去追梦的学生而言,张老师的微信对话框是他们疲惫生活的加油站。如今,从教6年有余,张老师依旧是播音系学生口中“最严厉的女老师”,严于律己、严谨治学是她从教以来持之以恒的坚守,也是她最质朴也最有用的“教育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