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当前位置: 在线首页 » 梅南副刊 » 正文
Supplement
梅南副刊

纸媒不死,情怀不灭

校对:黄雨婷 责编: 终审: 时间:2023-11-22 阅读:

武昌理工学院影视传媒学院汪荣芬

曾几何时,手捧报纸阅读的景象随处可见,现如今,手拿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获取资讯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风景线。随着时代的一步一步改变,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具有高速、便捷等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的数媒,成为了越来越多的人获取信息的渠道,这使得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受到动摇。基于人们阅读新闻资讯的习惯逐渐从纸端转向屏幕端,一些学者便开始预测纸媒的命运。“纸媒寒冬论”、“纸媒已死论”的观点逐渐泛滥,他们普遍认为,传统媒体将不再受到公众的欢迎,纸媒的命运变得岌岌可危。我不敢苟同,既然社会发展的浪潮无法阻挡,那就拥抱新媒体,为纸媒增添活力。

传媒界泰斗麦克卢汉早在1977年就曾提出媒体的四种规律,即兴起、发展、成熟和衰退。他指出,与其他媒体产品一样,纸媒也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出现和消失是媒体演进的必然过程。目前全国纸媒市场普遍不景气,截至2023年1月4日,据不完全统计,《牡丹江晨报》《海曙新闻》《童话大王》《绵阳晚报》《崇明报》《孤独星球》杂志(中国版)《今日永嘉·教育周刊》《温州商报》《城市画报》《战斗王CKM》《处州晚报》《无锡新周刊》《锦州广播电视报》等十几家杂志报刊停刊或休刊。由于人们阅读行为的变化和纸质媒体自身的局限性,现如今的纸媒已经处于其生命周期的衰退阶段。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风光不再是不争的事实。逐渐消失在街角的报刊亭,消失在各家书店里言情杂志的专区,废品站里按斤称重的废纸废书,宣告了纸媒时代的落幕。转战互联网主战场,不但是传统媒体将要面对的时代课题,更是其自身涅槃重生的方式。纸媒不仅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更承载着一个时代的人们的青春与情怀。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报纸甚至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有其独特的深意。提起《新青年杂志》,想必大家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五四运动的画面。《新青年杂志》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传播信息的媒介,它更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已然是一个时代的象征。这些精神是上个世纪中国革命家为解决民族危机所展现的爱国精神,是先进知识分子为中国人民精神之解放所体现的奋斗精神,是中国千千万万人民为中国之崛起而不懈奋斗的奉献精神。诸如此类的还有《共产党人》、《国防卫生》,这些纸质媒体记录着人类文化和历史的传承,以及学术研究的积累,其所具有意义早已不能用简单的“纸媒”两个字来概括。

回顾纸媒,纸张充满了温度;展望未来,新旧结合,为纸媒增添活力。纸媒将会在不断变化中以一种全新更符合社会发展的形式继续存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传统纸媒拥抱新媒体,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纸媒依然存在。谁言新媒体没有公信力,他们的报道仍然是最贴近人民的新闻,有着最严肃的批判、最温暖的人文情怀。诚然花火早已没了当年的那个味道,但它们仍在坚守,做纸媒的守墓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管是对传统纸媒的坚守,亦或是对传统纸媒的创新,都说明纸媒不会消失。新媒体在不断扩大其自身优势的同时,传统媒体业也将找到自己的利基市场。江湖路远,道阻且长。纸媒不死,情怀不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