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是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备课是课堂讲授的前提,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教师课堂讲授的水平,从根本上来说,决定于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但认真备课对于保证讲授的效果,有直接的意义。不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必须认真备课。准备一次讲稿(教案)用几年,或者不同对象只用固定的讲稿,都是不妥当的。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不断发展,教学对象(学生)也有所不同,教学的难点、重点及讲授方法、手段也可能做某些必要的调整。因此,教师每次上课都应重新认真备课。
备课是连续性的细致而复杂的脑力劳动,必须准备足够的时间并付出足够的精力。对于中青年教师,一般情况下,讲授一次课(两节)内容应准备12至14小时作为备课时间。
在实际备课活动中,建议青年教师分“六步走”。这些步骤往往是同步或交叉进行的,但每一个步骤教师应掌握关键要领。
第一步:总体安排
接受教学任务关键要明确任务性质,总学时、周学时安排,考核方式,教学对象(学生)的基本情况,是单班还是合班、专业年级等。关键是了解学生群体的基础情况(如个人、学风、班风、学习态度、习惯、水平等),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第二步:阅读教学文件
首先阅读专业教学计划即专业设计,了解所讲授课程在专业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及与其他课程的相互关系。通过研究教学大纲,明确所讲授课程的结构体系,知识点之间内在关系,初步了解课程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法上的要求。
第三步:钻研教材
对于新开课的教师,钻研教材是备课的前期基本工作。先略读,再细读,最后精读。通过钻研教材要把课程内容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理解准确、透彻;重要公式、推导过程要清楚熟练;掌握教材的重点,找准教材的难点;掌握教材内在的知识体系结构和思维逻辑关系;同时广泛阅读有关教学参考书和资料,从优取舍教学要点、方法和案例、例题等。另外,还要注意搜集与教材相关的国内外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专业课),及时纠正删除过时或有错的内容,增补最新的信息。
第四步:编写讲稿(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