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当前位置: 在线首页 » 校园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News
校园新闻

【人物专访】武昌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启元计划”星火志愿服务队队员罗柏灿:我想在通城这片土地上,播撒下人工智能的种子

校对:祝琳 责编:鲁信 终审:刘明杨 时间:2025-08-05 阅读:

中南在线8月5日消息(通讯员 周子焱 胡志炜 报道)在通城县的夏日里,有这样一个身影格外亮眼:背着沉甸甸的设备包,穿梭于沙堆镇、石南镇、隽水镇的9个暑假学堂之间。他是武昌理工学院“启元计划”星火志愿服务队队员罗柏灿,人工智能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305班学生、班级学习委员。作为团队里负责科技课程的主力,他带着专业设备和满腔热忱,把单片机编程、3D打印这些“高精尖”技术,变成了乡村孩子们触手可及的乐趣。


罗柏灿此次在湖北通城支教25天,覆盖9个支教点位,他怀揣着在这片土地上播撒人工智能种子的初心,希望让大山里的孩子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在他看来,人工智能近几年发展迅速,几乎改造着每一个行业、每一件事情,于是他决定将单片机和3D打印机技术带给孩子们,期待这能成为他们学习成长历程中的一小步。


“最初备课时,我犯了难:单片机原理对小朋友们来说太抽象了,怎么才能让他们听懂?”罗柏灿笑着回忆。作为人工智能学院的学生,他习惯了实验室里的精准操作,但面对沙堆镇暑假学堂里平均年龄8岁的孩子,他灵机一动——把单片机编程拆解成“给小灯发指令”:“比如让LED灯按节奏闪烁,就像给小灯‘编舞’,孩子们一下子就懂了。”而3D打印课更是成了9个学堂的“统一爆款”,沙堆镇暑假学堂的孩子会追着问“能不能打印一个会发光的星星”,孩子们争相想要一个独属于自己的模型……


对山区孩子而言,在罗柏灿心中,3D打印和单片机不仅是焦点,更是认知世界的放大镜、表达思想的画笔和改变生活的杠杆。它们教会孩子的不是冰冷的代码和塑料,而是“你有权想象,你有能力建造,你与未来息息相关”。这份唤醒自我效能感的礼物,或许比技术本身更加珍贵。


在25天的支教里,从沙堆镇的稻田边到石南镇的教室里,再到隽水镇的社区学堂,他手中的设备包总在烈日下被晒得发烫,3D打印机和单片机套件的金属外壳能烙手,他却总把设备紧紧抱在怀里,生怕颠簸影响精度。汗水顺着额角滚进衣领,浸透的T恤在9个学堂的教室里反复晾干又湿透,他踏出的每一脚印,都丈量着通往孩子们课堂的距离。“沙堆镇的孩子会把小零食偷偷塞进我包里,石南镇的学生说‘长大想造会帮爷爷奶奶干活的机器’……”这些瞬间,让他更坚信:科技是桥梁,能载着乡村孩子的心声飞向更远的地方。


罗柏灿表示,选择来支教,是因为支教能让他收获到一些曾经从未收获到的东西,能够通过支教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专业能力带给小朋友们,给他们良好的启发,希望他们在未来能够向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努力前行,也希望他们在上完这些特色课程后,会对人工智能产生更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