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当前位置: 在线首页 » 校园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News
校园新闻

将实验室里的前沿技术“搬”到乡村课堂

武昌理工学院“启元计划”星火志愿服务队用“3D打印+单片机智能小车”播种科技创新梦

校对:祝琳 责编:鲁信 终审:刘明杨 时间:2025-08-05 阅读:

中南在线8月5日消息(通讯员 张秀文 报道 付译可 摄影)近日,武昌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启元计划”星火志愿服务队深入湖北省通城县开展科技支教活动,教学时长累计15天、52个课时。该服务队充分发挥学院在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等领域的专业优势,精心打造了“3D打印”“单片机智能小车”两大特色科技课程,并在当地9个支教点位(覆盖1个大型集中托管点、3个社区、5个行政村)实现循环讲授全覆盖,将前沿科技的种子播撒在乡村青少年的心田。此次活动不仅是学院践行“三全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体现,更是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助力教育公平、培育未来科技创新后备力量的关键举措。


人工智能学院作为武昌理工学院重点建设的特色学院,始终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工智能(AI)人才。学院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建有涵盖各专业教学、科研需要的实验、实训、实习及创新开发平台,建有人工智能实验室、金属3D打印实验室等50多个专业实验室,为教学科研与创新实践提供了强大支撑。“启元计划”星火志愿服务队正是依托这一深厚底蕴,将实验室里的前沿技术“搬”到了乡村课堂。


“3D打印”课程让孩子们从建模设计到实物输出,直观感受数字化制造的魅力,亲历从虚拟模型到实体物件的奇妙转化过程,从承载个人印记的定制钥匙扣、充满巧思的实用笔筒,到蕴含基础机械原理的齿轮结构模型,想象力在此刻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数字蓝图。“单片机智能小车”课程则通过编程控制、传感器应用、机械结构搭建等环节,引导学生理解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与控制原理。


课程摒弃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强调动手实践与项目驱动。在学院专业教师指导和支持下,星火志愿服务队化身“科技引路人”,带领孩子们沉浸式体验从构思、设计到动手实现的全过程。孩子们亲手组装小车、编写代码、调试程序、打印模型,在充满趣味和挑战的实践中,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和探索欲望。


课堂结束后,记者采访到授课老师罗柏灿,他说道:“看到孩子们从最初的好奇、到尝试时的紧张、再到成功后的欢呼雀跃,这个过程让我们非常有成就感。我们的角色就是点燃他们对科技的兴趣之火。虽然讲解原理、调试程序很辛苦,但孩子们求知的眼神和学会后的笑容是最好的回报。能把课堂上学的前沿知识带到乡村,帮助孩子们打开眼界,这趟实践特别有价值。”


“启元计划”星火志愿服务队的成功实践,是武昌理工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缩影。人工智能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雪燕表示,学校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引导师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科技成果应用于乡村振兴一线,星火志愿服务队将紧跟学校发展步伐,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用爱心与智慧点燃更多乡村学子的梦想之光。未来,星火志愿服务队将继续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深化校地合作,让科技“星火”照亮乡村孩子的成才之路,让他们在探索与创造中茁壮成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