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新闻”一条“还记得你的校训吗”的微博引发网友热议,随着毕业季的临近,不少大学生即将离开校园,大学生们对母校的校训怎么看?昨天,武昌理工学院一项公布的调查显示,57%的人认为,我国校训趋同化严重,没有个性和创意。(5月27日《武汉晚报》)
类似的调查早已有之,我国多数大学校训词语雷同、风格类似、“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太浓,为求“四词八字”的口号式“标配”而生憋出一个校训,“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等词语自然备受青睐,不过总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
一般说来,每一所学校校训都安装或涂写在学校的醒目、显要位置,几乎是天天看月月见,但是真正有人仔细看、内化于心并身体力行吗?
首先,学生是不看的。在他们看来,“时髦”的校训终究还是难以摆脱“万金油”词汇的窠臼,同质化、政治化、口号化严重,没有特色,没有内涵、没有文化,虽然高大上,实则不接地气,自然不愿意花费脑细胞记忆。再者只有在入学、毕业典礼时才能听到,学校平时也很少专门教育,打心眼里尊重这笔精神财富,自己就更犯不着自怨自艾了,羡慕别人学校的好校训一下就行了。
其次,老师是不看的。因为为师者的言行与此距离甚远:厚德却一再学术腐败,甚至做出猥亵女学生等泯灭良知的兽行;博学却一知半解,从来不肯埋头故纸堆中安心坐冷板凳;求实则虚假应付,说一套做一套,人前一套背后一套;创新则四处活动,拉网结带,精于各种利益算计。在办学者和育人者身上,尚且很难体现出校训的精神追求和坚定信仰,又怎能强求学生去亲身践行?
再次,校领导也是不看的。据报道,某校长与人聊天聊天。不经意间,问其所在校之校训是什么?该校长竟支支吾吾,挠首搔耳:“我咋突然想不起来了呢?”无独有偶,另一校长进京开会,会议主办方要求提供所在校的校训,该校长竟不知所措,随即用手机短信联络所在学校,多方查找,终于“出色”完成上报任务。这不是凭空臆断,天方夜谭,而是真实地发生在一些校长和学校管理层身上的事。“忘记”校训的校长记性未必不好,之所以忘记,要么熟视无睹,要么根本就没看过,更没有思考过。因为在他们心里,校训只是一个口号,一个标语,是写给别人看、说给别人听的,与己无关。
那么俗套、口号式的校训究竟摆给谁看纯词撬?叭蚊?薄ⅰ安岱狻钡木椭?懒恕R恍┬姓?咝匚薜隳?雌?锰饷?庾郑?蟊室换泳痛兔?托铡S谑墙逃?撸?布?“徒崽趾弥?苁露??浞暧?鄙小⒚纳衔ü俚淖炝吃谝淮笃?昂竦隆薄ⅰ辈┭А啊ⅰ扒笫怠薄ⅰ按葱隆鄙?需蜩蛉缟??钊俗髋弧PT袄锩致?殴俪」嬖颉⑸坛」嬖蚣捌淝惫嬖虻慕恢???圆呕嵩诎煅?咸逑治?骋凰枷胪骋环绞剑?谛Q瞪咸逑治?骋换坝锿骋豢诰丁�
校训本来为学校至圣大雅之言,如果校训被古董般地“供奉”起来,矮化为一种装饰,一种点缀,一种空洞的宣传,那么大学教育的精神追求、大学教育的教学质量令人担忧。
文/向定杰
http://news.sina.com.cn/o/2014-05-28/0001302436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