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教育讯(通讯员 刘明杨 张硕)“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根据调查显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人,而且这个数字将在未来几年成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留守儿童”问题是各级政府及社会广泛关注问题,同时也是当今社会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暑假期间,武昌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雏鹰.圆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10名大学生赴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深入调研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经过近一个月的调研和分析后,一份15000余字的调研报告撰写完毕,他们将会把调研报告寄给当地政府部门。
据了解,该实践团队是武昌理工学院校级重点扶持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之一,在一个多月的筹备工作完成后,团队一行10人携带百余份问卷调查表于7月11日正式出发,在贵州当地调研实践长达近1个月。调研期间,他们共分成2支调研小组,按照“走村户,接地气;查现状,把脉搏;送温暖,献爱心”的调研准则对镇宁县的马厂乡、募役乡、江龙镇等3个乡镇的12个村寨的0-15岁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走访调研,共调研了110名“留守儿童”。团队成员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的走访调研,克服了农户分散,村距隔山,语言不通等一系列困难,坚持完成了任务。
走访调研后,他们分组对所有数据进行了数十次的反复核算,还根据调研发现的部分“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情感缺失、学业失教、心理失衡、安全失保等突出问题进行了分类整理。为了完成一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团队要求每个实践队员都要根据调研数据独立撰写一份调研报告,独立分析现状问题,独立提出措施意见,最后由团队负责人将所有调研报告汇总整合成一份。最终他们经过数据核算、问题分类、独立撰写、团队整合和集体分析讨论等步骤才完成了这份万余字的调研报告。
据了解,这份调研报告由调研背景、调查样本数据统计及分析、问题与分析、建议与对策、调研总结等5个部分组成,调研的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学习状况、教育状况,想法及意见等6个方面,涉及“留守儿童”的居住环境、性格特点、学习成绩、接受教育的情况和社会的关注度等32项问题。
该实践团队将根据这份调研报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向当地政府部门书写建议信,并将调研报告随建议信一起寄出,阐述调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一个大学生的视角提出自己的解决意见,为改善当地“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尽一份绵薄之力。
团队负责人郭青告诉记者:“组织关注‘留守儿童’生存和教育现状的实践活动,就是想让‘留守儿童’可以感受到社会的关爱,走出自己的孤单世界,为改善
他们的生活现状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