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在线8月6日消息(通讯员 刘婷婷 张哲哲 报道 宋兆旭 摄影)为让乡村孩子近距离感受非遗京剧文化的魅力,丰富对多元非遗文化的认知与体验,武昌理工学院第十九届“大手牵小手”硒望恩施·清源兴教志愿服务队于2025年8月6日在建始县景阳镇革塘坝社区开设传承非遗特色课程,该课程将非遗京剧文化与手工创意结合,带领孩子们用扭扭棒制作京剧发箍,让文化传承通过具体的手工制作落到实处。

课程伊始,志愿服务队队员裴荣老师用通俗易懂、充满童趣的方式,为孩子们讲解京剧行当知识,介绍生旦净丑的角色特点,以及旦角头饰与人物性格的关联。裴老师介绍了花旦头饰风格夸张俏皮,青衣头饰含蓄端庄,将专业戏曲知识转化为童趣内容,激发孩子们对京剧文化的兴趣。

讲解结束后,手工制作环节随即展开。孩子们拿起五颜六色的扭扭棒,在裴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实践,他们将扭扭棒交叉缠绕成圆形发箍底座,随后根据花旦、青衣的头饰特点自由创作。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发挥巧思,在传统样式中融入童真元素,让发箍兼具京剧韵味与童趣。

从对京剧产生向往,到动手尝试,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逐步让孩子了解了非遗京剧文化。志愿服务队队长兰自强表示:“我们把非遗文化送到孩子们身边,看着他们用自己的巧思,把戏曲里的美通过手工作品展现出来,这门课不光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玩得高兴,更在他们心里留下了传统文化的印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