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当前位置: 在线首页 » 校园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News
校园新闻

清江两岸联动破题!武昌理工学院智创先锋红色“青骑兵”深耕两村绘就振兴新篇

校对:岳佳佳 责编:周黎 终审:刘明杨 时间:2025-07-21 阅读:

中南在线7月21日消息(通讯员 刘逸飞 张伟晨 黄珍琦 刘涌潮 谢子恒 报道 李盈 摄影)自7月2日驻村以来,武昌理工学院智创先锋红色“青骑兵”志愿服务团已在大树垭村开展了19天调研,深入摸排当地文旅资源与发展痛点;7月19日,团队又在书记助理黄润沁带领下赴相邻的马鞍山村考察,通过“村内深耕+邻村联动”的方式,为大树垭村文旅振兴与清江水街建设勾勒更系统的蓝图。

在大树垭村的19天里,团队成员踏遍全村8个村民小组,详细梳理出多处生态与文化资源,包括但不限于连片的百年古树群、清澈的溪流以及历史悠久的百年老宅等。同时,也摸清了村里的发展基础,村里拥有一定数量的民宿和特色餐馆,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然而,村里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留客难”与“特产推销难”。由于游客多为一日游,村民的核桃、蜂蜜等特产常常因客流分散而滞销。经营农家乐的村民提到:“客人住一晚就走,想让他们带点特产,总找不到合适的机会。”

为破解这些难题,团队将目光投向了一衣带水的马鞍山村。7月19日,在书记助理黄润沁引导下,队员们深入了解到马鞍山村的独特优势,设有游客集散中心,日均接待量超300人次,且有直达周边景区的旅游专线。但配套餐饮、购物点严重不足,“游客下车拍张照就走,想留他们消费都没地方”成了当地村民的共同困扰。

“两村就像清江两岸的‘互补拼图’。”队员郑文涛在对比两地数据后分析,大树垭村有成熟的民宿餐饮与深度体验资源,马鞍山村有集中的游客导入能力,“联动起来就能形成‘游客引进来、留下来、消费起来’的闭环。”基于此,团队初步设计了“清江两岸协同”方案。在马鞍山村游客集散中心设“大树垭村文旅导览站”,开通每小时一班的接驳车输送游客;在大树垭村清江水街设“两村特产联销区”,整合大树垭村的山货与马鞍山村的清江鱼集中销售;同时联合推出“清江一日游”路线,上午在马鞍山观江景,下午到大树垭体验老宅民宿与农事活动,晚上联动举办篝火晚会,让游客“玩在两岸、消费在两岸”。目前,团队已整理大树垭村19天的调研数据与马鞍山村的考察信息,正细化接驳车路线、特产联销流程等具体细节。

调研结束后,记者采访到队员胡兴鹏,他表示:“村民增收心情迫切,我们要串连两村资源,让清江成为共同致富‘黄金水道’。为实现此目标,团队成员深入村民家中倾听心声、了解需求。我们明白,站在村民角度思考,才能制定符合其利益的振兴方案。调研中,我们既关注两村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也了解村民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市场需求。"(完)

  • 附件【7.20日新闻.docx】已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