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当前位置: 在线首页 » 校园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News
校园新闻

武昌理工学院影视传媒学院田野新青年之红安薪火志愿服务团助力完成电子琴演奏表演

校对:岳佳佳 责编:周黎 终审:刘明杨 时间:2025-07-01 阅读:

中南在线7月1日消息(通讯员 李心茹 报道)为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少年儿童爱国情怀,由红安春蕾艺术培训中心主办、武昌理工学院影视传媒学院田野新青年之红安薪火志愿服务团协办的“指尖跃动奏华章,童心向党颂七一”主题电子琴演奏表演,于2025年7月1日在北门岗社区圆满举办。这场融合红色文化与艺术教育的演出,以9组精心编排的电子琴节目致敬党的光辉历程,更以高校志愿服务与基层美育的深度联动,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在红色传承中的实践担当,为青少年红色教育探索出一条“艺术赋能”的创新路径。

演出中,每首曲目都是红色精神的生动表达。个人风采环节,占孟轩的《梦中的婚礼》与“革命岁月”背景呼应,尽显青少年对理想的坚守;彭子曦的《如愿》融个人梦想与家国情怀,引发情感共鸣。集体表演凸显“团结奋进”:秦梓博与钟佳倩合奏还原不同时期红色民歌风格;周梦婷、陈玟希的《云雀》传递蓬勃生机;闵佳俊、闵佳豪兄弟的《友谊地久天长》诠释团结精神。齐奏《赛马》以激昂节奏与新时代图景融合,彰显奋斗精神;压轴《童年》让红色教育化作温暖力量。

据悉,武昌理工学院红安薪火志愿服务团的深度参与,为这场演出赋予了更深远的教育价值。作为长期深耕红安地区的志愿服务力量,团队依托“爱心托管班”项目积累的儿童教育经验,不仅承担了演出的统筹协调、现场保障等工作,更在前期筹备中注重“艺术训练与红色认知”的同步引导——他们为小演员讲解曲目背后的党史故事,帮助孩子们理解旋律中蕴含的精神内涵,让“练琴”的过程成为“学党史、悟思想”的过程,使演出不再是单纯的技巧展示,而是一次有温度、有深度的红色实践。

这场演出的意义,远不止于一个半小时的舞台呈现。它标志着“高校+培训机构+社区”协同开展红色美育模式的成熟,为青少年红色教育的常态化、长效化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在旋律中理解“奋斗方能成就梦想”的人生哲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远比单向灌输更能在心中播下信仰的种子。更重要的是,其为高校志愿服务赋予新使命维度。武昌理工学院红安薪火志愿服务团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明确“红色文化+艺术教育”服务方向,未来将依托“爱心托管班”持续开展红色曲目改编、党史故事配乐等活动,以电子琴、绘画等艺术形式为红色传承载体,让青少年在美育中厚植家国情怀。

演出结束后,记者采访到田野新青年志愿服务团之红安薪火志愿服务团队队员孙心茹,她表示:“团队始终探索让红色教育脱离生硬灌输、更易被孩子接受的方式,而艺术正是最佳桥梁——孩子们用电子琴表达的热爱比口号更真挚,能内化为成长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