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在线7月2日消息(大通社记者 岳佳佳 报道)在武昌理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药学专业里,《药物分析》和《药物化学》这两门核心课程可不简单,它们不仅是湖北省一流课程,还在教学上不断探索改革,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模式,为医药行业培养着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

上课就像当“药品质检员”,这是学生对《药物分析》课的直观感受。老师们把内容分成了分析方法基础、药品标准与检验、创新技术与应用三大块。课堂上,老师结合《中国药典》里的典型案例来讲课,还会提起像毒胶囊这样的药品安全事件,和学生一起反思。“每次讨论这些事件,都能感受到身上的责任,做药品相关工作可不能有半点马虎。”一位学生这样说。而“阿司匹林片剂质量分析”这样的实验项目,更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实实在在掌握了药典里的标准操作方法。

《药物化学》的课堂则像场思想交流会。老师讲新药研发时,总会把家国情怀、法治意识这些内容融入教学,围绕药品质量安全、医药伦理等话题展开讨论。“原来课本上的化学结构式背后,藏着这么多科学家的家国情怀。”一位学生在课后笔记里写道。这种把专业知识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的讲法,不少同学专业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也油然而生。

此外,科技的力量也融入了这两门课程的教学中。老师们整合出一套AI解读系统,能对HPLC、PE等仪器的分析数据进行解读,帮学生更快掌握复杂图谱的解析技能,还开设了“AI辅助药物设计”课程。他们搭建的智慧课程,用知识图谱把有机化学、药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整合起来,学生能直观地看到学科之间的联系。

教学团队成员曾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省级专业学科竞赛等大赛中获创新成果一等奖等奖项,提高了学校的影响力。
药学专业2401班刘宁表示:“智慧课程里的知识图谱太直观了,一点击就能看到药物化学和药理学的交叉点,以前零散的知识点好像突然串起来了。我相信,只要努力,我们一定能在这个领域实现自己的梦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