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在线4月16日消息(大通社记者 陈思妤 报道 摄影摄像中心 彭婉怡 马诗雨 摄影)为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提升核心竞争力。4月15日,武昌理工学院在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举办了一场以“法律人的职业规划和核心力塑造”为主题的专题讲座。特邀民商法领域的权威学者、法考法硕双栖名师李劲松老师,为文法学院法学专业学生深入地讲解法学专业的职业发展方向,助力迷茫的法学学子找到未来奋斗方向。

法学作为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学科,武昌理工学院法学专业既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理论基础,又强调实务操作能力的提升。随着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该专业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呈现出新趋势,特别是在法律与科技、金融、互联网等领域的交叉融合方面。
在讲座中,主讲人李劲松系统分析法律职业的五类发展方向,其中特别以清华大学教授《民诉法》命题组长等法学界代表为例,详细阐述科研教学方向的发展路径。在职业选择方面,李劲松老师通过具体案例对比法硕与学硕的区别,建议学生根据职业目标选择学位类型。

针对律师职业,李劲松老师强调需要至少三年的职业积累,律师需要熟悉法律法规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谈判技巧和文书写作能力。对于法务岗位,他建议学生关注行业选择,不同行业的法务工作侧重点有所不同。在法官、检察官职业规划上,他通过对比北京市海淀区法院与乐山市五通桥区的案件数量差异,说明了地区选择的重要性。此外,他还介绍了公证员这一小众法律职业需要自行关注官方消息,以寻找信息差。

李劲松老师特别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不要停留在空想,实干才能出真知!”他叮嘱学生利用寒暑假积累实践经验,并指出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是行业准入的“硬门槛”。在场学生积极响应,互动环节气氛热烈。讲座结束后,李劲松老师还与学子建立线上交流群,承诺持续分享法学学习资源,帮助学生不断提升法学专业素养。
最后,记者采访到文法学院法学2401龚湘涵,她表示:“此次职业规划讲座让我对法学生就业方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除了传统的律师、法官等职业,我还了解到非诉律师、公证员、法务等多元发展方向。作为性格内向的学生,我发现非诉律师可能更适合我,这缓解了我对诉讼律师需要频繁辩论沟通的焦虑。这类职业规划讲座对缺乏行业了解的法学在校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