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在线7月13日消息(记者周黎 大通社记者 闵璐 报道)近日,武昌理工学院2263名学子组成的164支校、院级暑期实践团队整装出发,分赴河南、安徽及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黄冈、孝感等地,开展以教育帮扶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将专业所学融入乡村课堂,为当地青少年带去知识、关爱与成长的“星火”。










各实践团队依托学院专业特色,精心设计实践方案,将专业所学深度融入乡村教育。人工智能学院团队开设智能科普、编程启蒙课程;健康与护理学院聚焦健康与营养知识普及;创意设计学院带来美育熏陶;文法、智能建造等学院则结合专长,打造了普法宣传、安全教育、文化传承等特色项目。活动内容不仅涵盖语、数、英等基础学科辅导,更着力拓展音乐、美术、体育等美育体育课程,并针对性组织了反诈骗宣讲、环境保护主题班会、乡村普法讲座、安全教育演练以及传统文化体验等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各团队特别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通过趣味运动会、暖心家访、深度交流等形式,以真诚陪伴为孩子们送去温暖与心理支持。





其中,人工智能学院“启元计划”星火志愿服务队在行前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系统培训。抵达目的地后,团队迅速响应,在当地社区干部支持下深入了解学生学情,并对覆盖9个支教点位(4个社区、5个行政村)的调查数据进行细致分析。针对当地普遍存在的多年级混合教学现状,团队果断调整方案,创新采用“跨年龄分组差异化教学”模式。他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设了智能科普、编程启蒙、AI应用体验等七大类特色课程:低年级学生在趣味横生的AI绘画、智能语音互动中点燃科技兴趣;高年级学生则通过动手实践,投入到简易机器人编程、单片机模型搭建等更具挑战性的项目中,让前沿科技知识真正融入乡村课堂。



而另一支校级重点团队——第十九届“大手牵小手”硒望恩施・清源兴教志愿服务队,则对清江中学及周边社区100余名学生需求进行了深入调研。基于革塘坝、马鞍山社区等支教点的实际情况,团队精心构建了涵盖学业辅导、素质拓展和价值引导的“五育融合”特色课程体系。通过趣味科学实验、通信科普原理、沉浸式学习非遗“土家摆手舞”等课程,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厚植了文化自信。



“这不仅是技能的实践场,更是青年责任与情怀的培育田”,文法学院带队老师肖婧雯深有感触,“学生们在‘行走的思政课’中,直面真实的城乡新貌,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磨练意志、深化协作,更与当地人民建立了深厚情感纽带。这份在实践中激发的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人文关怀,是课堂难以复制的宝贵财富。我们的责任,就是守护好这份投身社会的热忱,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深度思考、安全成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