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朱荣荣)“喂,您好,是巴东团县委吗?我们暑假想到巴东来资助一些困难学生。”7月14日至15日,武昌理工学院文法学院4名退役大学生士兵自发组成志愿服务队,带着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及慰问金,从武汉驱车500余公里前往巴东,对8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走访慰问,并为暑假“爱心托管班”的孩子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专题宣讲。此次活动不仅为困难学子送来了物质关怀与精神鼓励,更彰显了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的初心,在播撒爱国的种子的同时展现新时代的青年担当。

跨越山水送关怀,退役学子显担当
这些孩子的生活各有不易,有的来自单亲家庭,依靠长辈微薄收入维系学业;有的自身或家人罹患重疾,家庭常年承受沉重医疗支出的负担。即便如此,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从未黯淡。走访过程中,退役大学生士兵们详细了解了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并用自身经历,鼓励他们正视困境、奋勇向前。“我们曾真切感受过国家政策的温暖”队长唐宗冉说,“现在想用自己的退役士兵助学金,把这份温暖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除此次实地走访的8户困难学子外,4名退役大学生士兵还捐赠物资30套,并转交团县委用于后续关爱慰问困境青少年工作。

偶遇老兵忆峥嵘,共话军魂代代传
走访至洋洋家,斑驳门楣上“光荣之家”格外醒目。自小患病的洋洋由爷爷奶奶带大,父母离异,爷爷是位退伍老兵,尽管腿脚不太灵便,但说起当年在部队的日子仍眼神发亮。“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看病有医保,生活有补助,这些好政策让我们腰杆挺得更直了!”这是老人家说过最多的话。临走时,4名退役士兵大学生向退伍老兵敬军礼以致敬意,老人颤巍巍地回礼,两代军人的手掌相握,仿佛一种无声的接力,军魂在跨越半世纪的共鸣里,成了照亮洋洋成长路的光。

国防宣讲进社区,爱国种子埋心间
武昌理工学院文法学院4名退役大学生士兵走进营沱社区春晖苑小区暑假“爱心托管班”,为30余名少年儿童带来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活动内容涵盖爱国教育、国家象征、重要节日、继承先烈遗志、爱国实践等内容。这堂课,没有空洞的说教,只有军人用青春写就的“活教材”。通过近距离感受军人风采,理解国防意义,爱国的种子已悄悄发芽——这既是退役军人对“为人民服务”的延续,更是用赤诚为下一代系好的“精神纽扣”。
这场山区之行,不仅是一次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补给,更是一场跨越代际的初心接力——老兵用峥嵘岁月诠释忠诚,他们用青春行动续写担当。从军营到校园,从城市到山区,变的是场景与身份,不变的是刻在骨子里的责任与热忱。这束由迷彩绿点亮的光,终将在更多人心中燎原,让奉献的种子在大山深处扎根,在青春血脉里传承。
链接:https://news.hubeidaily.net/hbrbsharenew/news_detail/5/4284153/3849043/0?w=1752652038076&uik=FnWOLzBK&share_plat=wechat&sec=507c754e&contentType=5&historyback=1&tencentShar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