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当前位置: 在线首页 » 校园新闻 » 学校要闻 » 正文
News
校园新闻

武昌理工学院:以“全息场”育人模式构建德育新生态

校对:周黎 责编:鲁信 终审:刘明杨 时间:2025-07-08 阅读:

为了应对数字时代德育工作的挑战,武昌理工学院以学生为中心,创建“全息场”德育新模式,依托“全息”“场域”理论,推动德育从“单向灌输”转向“多维浸润”、从“孤立运行”迈向“系统协同”,为高校德育模式创新提供了新范例。

整合德育要素 提升育人质效

学院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理论支撑,整合德育要素,构建全新德育模式。

在教学实践中,学院将德育目标、德育主体、德育评价等有机结合,通过“晨曦计划”将劳动教育嵌入专业课程,依托智慧教室开展虚拟仿真实践,形成闭环系统。

学院明确多元主体协同参与、责任明确、目标一致的原则,形成全员育人格局。其中,专业教师主导课堂教学,辅导员负责行为养成,行政人员保障制度运行,学生组织实施朋辈引领。学院“卓越学子计划”则通过双导师制,实现教师与行业专家的协同指导。

学院将德育目标分解为“通适素质过硬、专业素质扎实、创新素质突出”的三维指标,利用“素质分制”量化测评系统,结合大数据动态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实现精准反馈。依托德育评价体系,学院实时评估德育效果,将劳动实践得分自动纳入评优考核,寝室文明数据纳入集体评先考核,实现评价结果对育人过程的动态调节。

七大维度协同推进 构建立体化实践体系

武昌理工学院从客体开发、主体协同、课程主导、环境浸润、方式组合、制度保障、评价促进七大维度展开实践探索,构建起立体化德育实践体系。

德育客体开发,三维度培养高尚品德。学院将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视为实现德育目标的关键,注重充分激发、激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院通过“三规”立德,以学业规划定基、以就业规划定位、以事业规划定向,引导学生树立目标导向的品德观;通过“三博”厚德,设立“博学”“博览”“博伦”课程,积蓄德育能量;通过“三省”修德,以内省明德、以自省养德、以反省正德,促使道德内化。

德育主体协同,四维联动全员育人。学院明确教师、辅导员等不同群体的职责,多元协同开展德育工作。针对教师要求教书育人,实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轨并进,挖掘学科德育元素,实现课程思政目标要求。针对素质导师(辅导员)和行政教辅人员要求管理育人,以素质导师(辅导员)为主力,建立行政教辅人员协同育人考核机制。针对后勤人员,要求将心理辅导、资助帮扶、后勤保障等育人举措渗透到服务中,充分体现关怀。针对学生要求做到朋辈育人,通过学生骨干的示范引领效应,形成互助成长的育人新生态。

德育课程主导,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并行。学院按照要求开全、开足思政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深化思政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不断提升思政课程的育人实效。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全面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健全课程教学评价管理体系。

德育环境浸润,三层次打造育人场域。学院着力优化德育环境,校园环境注重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营造“处处可育人”的氛围;班级环境重点营造“比学赶帮超”的班风、学风,以主题活动强化集体认同;学生社区(宿舍)环境通过创建“五星级宿舍”与学创导服一体化社区,延伸德育空间。

德育方式组配,主推“五元”育人组合拳。学院在“全息场”德育模式实践运行中,通过“立”“浸”“导”“践”“省”五大方式和德育工具的组配,形成“五元”育人组合拳,突显德育方式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德育制度保障,确保实现育人功能。德育模式的创新离不开制度体系保障,学院建立“全员德育责任制”,明确教师、管理者、服务者的德育职责,并纳入绩效考核,打造促进德育主体协同的有力保障;“素质导师制”通过明确素质导师的角色定位和职能定位,强化“六导”“六督”功能,助力素质导师(辅导员)实现管理育人。

德育评价促进,形成闭环系统改进。学院建立动态评价体系和反馈改进机制,推行思想品德素质分量化测评,评估德育成效,评测德育目标达成度,反映育人效能,并及时反馈评价结果,继而调整德育内容、优化环境布局、改进德育方式、完善德育制度,形成“评价—反馈—改进—提升”的德育闭环系统。

创新成效显著 收获累累硕果

学院实施的“全息场”德育模式成效显著,培养了一大批道德模范标兵,获批省级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和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院推进“人、物、事、时、空”五维融合,运用大数据技术还原现实德育场景,通过算法模拟不同决策方案的实施效果,以沉浸式学习和实践体验,提升德育水平,实现从“单向灌输”到“全面浸润”的转换。

学院将德育视为“青春该有的样子”,组织学生在“乡村振兴创客空间”等平台创作文创产品,并将销售利润为留守儿童购买学习用品,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

学院以理论创新回应现实需求,以实践探索破解现实难题,承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3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大课题“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大学素质教育模式研究”;与广东省民办高校共建“云上德育联盟”,通过5G全息投影实现鄂粤学生同上一堂思政课;开发“德育资源图谱”,被全国百余所高校引用,通过开放性生态推动构建“全域德育共同体”。

作者:赵作斌

《光明日报》( 2025年07月08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