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南在线7月9日消息(通讯员 郭子瑜 报道)“留守儿童”是目前社会热点关注的话题。在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帮助下,“留守儿童”的问题相比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现在又有没有其他新的问题?能不能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或者途径?近日,武昌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11名大学生组成“雏鹰·圆梦”支教团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了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城关镇的几个村庄,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进行走访调研,并在当地的锦屏寄宿制小学开设手工课、感恩课、趣味体育课等特色课程,陪伴当地的“留守儿童”度过一个愉快的暑假。
母亲逝去,孩子悲恸自闭
7月8日中午,在果寨村的一个小卖部旁边,实践队员正在和一个五年级的小男孩聊着天,“你多大啦,几年级啦?”“学习怎么样啊?喜欢学习吗?”小男孩都一一回答了实践队员,但是当问到父母情况时,他明显的呆滞了,然后便是沉默。一旁的小伙伴偷偷告诉实践队员,他的母亲在几年前便去世了,从那以后小男孩就变得很孤寂沉默,不再爱和大家一起玩耍。看到这一幕,实践队员突然发现自己以前从网络上了解到的消息太过于贫瘠苍白了,只有真正的进入到村庄中,走到孩子身边,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故事。
父母外出务工,孩子寄住在姑姑家
在实践队员沿着村里小路往回走的时候,他们注意到了一个在烈日下洗衣服的小姑娘。实践队员和她交谈得知,这个小姑娘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她和爷爷一起住在姑姑的家中,平时没事会帮家里做很多的事。根据实践队员的了解,她特别希望自己的父母可以常回来看看她,渴望父母的爱。由于家中长辈都不在,所以实践队员无法深入了解她家的其他情况。在实践队员离开她家时,邀请她来学校参加特色课程的学习,她很高兴的答应了。
“在村子里还有很多像他们这样的孩子,他们有的顽皮,有的听话,但是他们都渴望着父母的关爱,希望能够和父母呆在一起。”实践队员王婉婷告诉记者,“现在社会的宣传和资助下,“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和各种物质方面的需求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但是却大多都缺少来自父母的关爱和照顾,需要有人深入的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为他们带来温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