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当前位置: 在线首页 » 梅南副刊 » 正文
Supplement
梅南副刊

修文物修的是文物,更是情怀——浅评纪录片《我在故官修文物》

校对:黄雨婷 责编: 终审: 时间:2023-10-12 阅读:

通讯员 汪荣芬 报道

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官修文物》用镜头记录了中国文物修复师与文物之间的故事,赞扬了文物为中国文化传承作出的努力与奉献。与其他故宫题材的纪录片不同,这部影片导演将镜头聚焦到修复故宫文物的文物修复师身上,通过平民化的叙事,给合镜头语言的使用,以及声音的巧妙运用,使影片在记录文物修复工作的同时,传达出对文化传承的思考与感悟,激发了观众民族的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采取叙事平民化,叙事内容日常化的方式,使得影片更加"接地气",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引起共鸣。影片将镜头聚焦在文物修复师身上,在讲述他们修复文物的工作时,也将其平凡的日常生活进行了展示。在展示修复师修复文物的工作时,运用日常化的场景、语言,将修复师的工作简单生动地呈观在观众面前。同时,对修复师们生活片段的展示,拉近了修复师与观众的距离。闲暇之时修复师们喂喂猫,每天早上集中到开水房提上一天的开水,纪东歌在太和门广场上骑自行车等对修复师们工作和生活片段的记录,除了表现了他们工作时的一面,更展现了他们和我们普通人相通的一面。影片平民化、日常化的叙述,使得影片更加的吸引观众的心。

纪录片镜头的核心在于反映真实世界,本片中的镜头运用十分简单,多以全景、近景、特写为主,较多的使用运态镜头,给观众以简单朴素之感。纪录片在记录文物修复师的工作时,多以近景和特写,为我们展现了文物的精美,还展现出了修复师工作的繁锁与复杂,同时对文物修复师们工作时的状态展现的淋漓尽致。例如,钟表修复师王津反复实验钟表,寻找钟表的问题所在时的特写;青铜器修复师王有亮做青铜复制品时的特写,生动形象的展现出了文物修复师工作时的专注。除了特写镜头,影片空镜头的使用,也为影片增加了一份文化的厚重感。故宫上空的大俯拍,朱红色的宫墙、气势大的宫殿等等,这些空镜头的使用,为观众展现了故官的气势宏伟,引发观众心灵的触动。影片对于镜头语言的使用,朴素而简单的营造出一种独属于故宫的美。

声音是一种平凡的电影艺术手法,导演的巧妙运用使他在影片中起着不平凡的作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对于声音的运用,推动故事的发展,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性。纪录片采取解说词和对白的方式展开故事,影片中大量运用解说词,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运用了大量人物对白,真实表现了文物修复师们的工作场景。例如:王武胜在修复唐三彩马时,众多人聚在一起发表自己的意见,对白的使用生动形象的展现了修复师们的工作场景。影片中还运用音效,增加了影片的纪实性,王津在修复钟表时,钟表动人的音乐声,不仅展现出了钟表的精美,更烘托出了修复师技艺的高超。纪录片中对于声音的运用,给人以朴素之感营造了素雅的气氛。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抛弃以往题材中华丽宏大的叙事手法,以平民化的方式进行叙述,对文物修复师的文物修复工作进行记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修复师对于工作的专注。修复师修的是文物,更是情怀,修复师对传承中国人文化作出努力与贡献,跨越时空与历史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