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社见习记者 孙奇颖 报道
从入学初的松散磨合到如今的紧密相依,从班级活动的青涩探索到摘得2024-2025学年武昌理工学院“校级优秀班集体”荣誉,软工2403班的38名同学,在素导王艳老师的陪伴下,以热忱与协作织就集体底色,在学业、活动、思想建设中交出亮眼答卷。
在学业赛道上,班级以“互助共进”破解成长难题。针对不同学科薄弱点,组建跨寝室“互助学习小组”,由学霸牵头开展高数答疑、编程实训,期末前搭建“共享复习库”,实现资源互通、疑难点共解,大一第一学期便有3人跻身年级前15。同时严格落实考勤制度,纪检委员每日点名督促,早锻炼、晚自习出勤率始终保持100%,让自律成为班级标配。此外,班级积极鼓励同学参与博学测评与专业赛事,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学风,为学业精进注入持续动力。

文体实践与赛场,是班级凝聚力的生动体现。校运动会上,王一安、廖如鹏等同学组成文艺表演方阵惊艳亮相,付译可、季家康等运动员奋力拼搏,王嘉伟身兼志愿者与裁判双重职责默默奉献。训练时的动作纠正、赛场边的呐喊助威、递水送毛巾的暖心瞬间,让分工明确的集体拧成一股绳,最终助力学院拿下团体总分第一,多名同学获评“文艺之星”“优秀志愿者”。而班级首次集体活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分享会,同学们踊跃报名,不仅让陌生的彼此快速熟络,更奠定了班级温暖包容的基调。此后,特色晚班会常态化开展,红色主题教育、缅怀先烈等活动传递正能量。
班级的成长离不开素导王艳老师的春风化雨。初入大学时,同学们对“松弛感”的误解与班委的经验不足,让班级一度松散。王老师多次召开班会校准认知,逐一疏导状态欠佳的同学,耐心指导班委明确职责、改进方法,用陪伴与引导帮班级凝聚向心力。面对“活动内容单一”的问题,班委在王老师支持下,通过优化流程、增设趣味问答与奖品激励等方式,让活动从“走形式”变为“走心”,充分调动同学参与热情。此外,班级制定课堂、考勤等6个维度的班规,班委坚持“大事共议、小事多听”,推优入党全程公开透明,同学生病带饭、考试分享笔记等小事,更筑牢了彼此的信任。
面对记者采访,团支书姜金成表示:“先把规则定清楚,再把真心放进去。班委别当‘管理者’,要当‘搭台子的人’。同学别做‘旁观者’,递瓶水、帮个忙,小事攒起来就是集体。优秀从来不是‘选出来’的,是38颗心一起把每一件小事做好,熬出来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