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大通社记者 马思琪 报道
韦蔺珊,女,共青团员,武昌理工学院文法学院汉语言文学2201班学生。现任班级副团支书,曾任武昌理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副团长,专业成绩稳居年级前10%。曾获“优秀共青团员”“院级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现获2024-2025学年武昌理工学院“校级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称号。
“对文字的热爱与文化根脉的执念,是我选择汉语言文学的初心。”韦蔺珊深知汉语言文学是解读中国人思维方式、传承传统文化的钥匙。步入大学后,她制定了清晰的学业规划:深耕专业课筑牢文本分析与写作基础,每月坚持读1-2本书并撰写笔记随笔,寒暑假通过家教、作文教学等兼职锤炼专业技能,从基础辅导到独立开班授课,在实践中巩固学识、提升教学能力。这份对专业的坚守,让她在文学竞赛中屡创佳绩,更沉淀出理性思辨与感性共情兼具的人文素养。
在各类竞赛赛场,韦蔺珊始终以扎实功底与创新思维突破自我。备战“文化强国杯”全国高校文学知识挑战赛时,她深耕经典文献,梳理文学脉络,将日常读书笔记转化为竞赛知识库,从海量题库中提炼核心考点,在团队研讨中碰撞思路、打磨应答逻辑,最终凭借对文学知识的精准把握与深刻理解斩获全国一等奖。冲击校级英语能力竞赛期间,她针对性强化读写译专项训练,分析竞赛题型规律,结合双语视角解读文化类题材,在反复模拟实战中优化答题策略,最终脱颖而出拿下三等奖。
在校园实践的舞台上,韦蔺珊尽显责任与创意。从大学生艺术团事务部部长到副团长,她牵头策划多项校园活动,在统筹协调与细节打磨中练就扎实的组织能力。而花艺、古筝、吉他等爱好,更成为她实践创新的灵感源泉-用花艺“留白”理解散文意境,用古筝“节奏”解读诗歌韵律,让跨界养分滋养专业成长。158小时的志愿时长,见证着她的责任担当,无论是志愿服务中的沟通协作,还是活动策划中的换位思考,都让她深刻体会到“实践出真知”的真谛。
在采访中,韦蔺珊表示:“感恩学校与校团委提供的锻炼平台,感谢董雨老师的悉心指导,更感念部门前辈与伙伴们的支持包容。这份荣誉是认可更是动力,未来我会继续努力,在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的征途上,一步步靠近心中的星辰旷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