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意设计学院产品设计系的办公室,班主任梁雅迪老师的电脑里总是有着各类学生工作的材料,自2014年担任班主任以来,前后担任了4届班主任,辅导产品设计系学生百人以上。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对待每一位产品设计系学子。通过每学期两次主题班会,就人生引导和学业指导,两个大方向进行,每学期与每个班的学生进行多次谈话,认真做好每一位同学的笔记,针对学生的特点、学习态度、家庭情况和职业发展等,进行一对一的深度谈话和全程专业指导,帮助4届共122名学生在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间找到平衡点。
针对产品设计专业的实践性特征,梁雅迪老师通过一年四次的主题班会,从专业学习到职业发展,从价值观构建到人生引导,使学生们从高中学生心态顺利过渡到大学生阶段,不仅需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对于大学本科专业的学习也需要细致的讲解和说明。梁雅迪老师分别针对产品设计学生在每一个年级的特点,依据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们的专业学习从专业难度,到学习态度,从作业情况到专业学习体系构建等多个维度进行有针对性引导启发。

大学一年级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正确价值观塑造的重要节点。在专业上侧重专业认知与基础夯实,根据专业课程的安排,带领学生进行专业考察写生,专业课程的授课。在大学二年级强化设计思维训练,引入设计竞赛,以赛带练,指导众多学生参与智能家居设计、婴童用品设计、家具设计及医疗关怀设计等领域的专业赛事。在2016年和2020年,指导学生团队获得两项德国iF设计奖,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湖北赛区二等奖,米兰设计周全国赛三等奖,2022SGADC新加坡金沙艺术设计大赛铜奖,BICC中英国际创意大赛铜奖等及各类设计竞赛40余项。
“好的设计有人文温度,优秀的设计人才更有人格高度。”这是梁雅迪老师在第一次班主任班会上的开场白。面对“Z世代”学生个性化特征,特别是艺术设计类学生,他们有着强烈的个人特色,鲜明的性格特征,特立独行的行事态度,也有着天马行空的创意想法。梁老师始终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特色,潜移默化地践行“价值观塑造—创造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培育”成长线。产品设计系一直以来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设计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优秀人才方针。不断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鼓励学生打破现有的思维模式,以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探索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协助学生发挥创造潜能。
在十余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梁雅迪老师总结出学生们在不同大学阶段的不同特点,通过一对一的深度谈话,亲自设计提问,有针对性的做好个人成长档案。同时也问询每门专业课的任课老师,课程学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辅助他们完成每一门专业课程,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激励方式,不让一位同学掉队。
设计师的职业不是单兵作战,是团队协作,而人也不是一座孤岛。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职业,服务大众。基于这样的认知,梁雅迪老师从大一就开始实施构建大学生专业学习方法等特色班会。通过专业赛事的选拔,建立学生竞赛团队,结合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训安排,产品设计系2022班赵舒鑫,郭佳成、丁雨霏、向雅雯等多位同学在文创设计课程中的设计方案,成功获得2024 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湖北区二等奖,冲击全国优胜奖项。在此期间,设计方案从0到1,从设计效果图到3D打印模型,产品2202班的赵舒鑫同学感慨:“每一个步骤都是梁老师带着大家一点一点完成,不仅给了我们信心,让我们不要害怕全国的竞赛者,还在各个环节给我们支撑,做我们的后勤保障。这个设计方案从上课开始,慢慢积累而成,模型完成了特别有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获太多太多”。
翻开梁雅迪老师的班主任日志,密密麻麻的手写文字。十年间,她将设计专业的严谨思维和感性美学融入到学生视角,把“与时俱进”理念融入育人实践。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激昂的陈词,有的是对于每一位同学的传道、受业、解惑。
大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并不是每一位同学对大学的专业学习有着强烈而积极的学习态度,他们往往懵懂而迷茫,这是一个逐渐适应和寻找的过程。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是引导与启发,不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断帮助学生快速向前走,拓展专业前沿,提升核心能力。“你既是自己人生的设计师,也是时代蓝图的描绘者。”梁雅迪老师想做一个播种者,无论何时,只要学生想,都希望撒下种子,期待它的发芽,期待他们的成长。这位班主任育人者,用十年光阴诠释了教育的真谛——不是雕塑千篇一律的完美器物,而是唤醒每颗种子的独特生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