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在线7月29日消息(通讯员 刘婷婷 张哲哲 报道 宋兆旭 摄影)为让乡村青少年也能跟上科技时代的步伐,近距离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培养其科技探索兴趣,武昌理工学院第十九届“大手牵小手”硒望恩施・清源兴教志愿服务队于7月25日在建始县景阳镇革塘坝社区,依托“小红车”项目开设“少年AI探秘”特色课程。该课程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与实践,为当地青少年打开一扇通往科技世界的大门,让他们感受科技的魅力,培养对科技的探索兴趣。

活动伊始,志愿服务队队员任书萱老师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将抽象的AI技术转化为可感知的实例。她以恩施景区的智能化服务为例,介绍了人脸识别技术如何实现游客快速入园。任老师通过这些孩子们日常能接触到的实例,打破了孩子们对AI遥不可及的刻板印象,让乡村儿童对科技探索产生了浓厚兴趣。

任老师通过短视频展示了AI在多元领域的应用成果,包括医疗上手术机器人辅助精密手术,能还原土家族传统服饰纹样的AI设计系统,让民族文化元素借助科技手段得到创新呈现。这些案例展现了科技的广度,凸显着它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任老师在课后给出了具体的实践建议,指导孩子们用语音助手记录农作物生长数据、尝试设计简易的垃圾分类识别程序等,引导孩子们将科技思维自然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中。

此次《少年学AI》主题课程,依托生活场景让山区孩子真切感知人工智能的应用价值。课程传递基础科技知识,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用科技改变生活、建设家乡的种子,为志愿服务注入更深远的教育内涵。此次课程以科技为媒介,为乡村孩子铺就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让“小红车”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理念得到生动体现。
志愿服务队队长兰自强表示:“这样的课程让孩子们明白,科技不是课本上的名词,而是可以亲手创造的工具,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很有帮助。这不仅能帮孩子们在实践中打下科技认知的基础,更能在他们心里种下探索未知的种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