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在线7月23日消息(通讯员 赵鹏博 报道)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自先民仰观天象、俯察物候,二十四节气便如大地的脉动,绵延千年,指引着华夏儿女的耕作生息。武昌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启元计划”星火志愿服务队于7月22日在旭红社区开展二十四节气特色课程。课程通过自然观察实践,传统习俗体验,故事与诗词赏析等多种形式,引领学生切身感受节气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动呈现。

课堂上,主讲老师许阳扬通过动画短片解析节气起源,以“清明雨纷纷”的诗词意境、“瑞雪兆丰年”的农谚智慧,串联起古人“顺天应时”的生活哲学。在讲解惊蛰时,一个小朋友天真提问:“老师,为什么春雷一响,地里的小草和虫子就像被定了闹钟一样都钻出来了呢?是不是雷公公在喊它们起床呀?”面对孩子们天真的想象,许老师播放了春雷音效与昆虫复苏的科普视频,从科学角度解释温度、湿度变化对生物活动的影响,二十四节气从书本上的文字转化为可感知的自然规律。

知识抢答将课堂推向高潮,许老师以“春、秋、雨”等为主题,开展诗词接龙。同学们妙语连珠,从“好雨知时节”到“秋收万颗子”,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少年心中的鲜活生命力迸发出来。
在非遗文化体验环节,许老师通过视频向孩子们展示立春“春幡”的彩绸竹篾制作工艺和立夏“蛋兜”的五彩丝线编织技法。同时引导学生们将理解付诸实践,描绘心中的二十四节气图景。一幅幅充满童真与创意的节气画卷跃然纸上,不同节气的物候特征与民俗风情精彩呈现。

此次特色课程让传统智慧以生动可感的方式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未来,“启元计划”星火志愿服务队将持续探索传统文化创新传播路径让科技与传统碰撞,让文化传承与时代同行。记者采访到小朋友张徐谦,他分享道:“以前觉得节气是没有意思的事情,现在才发现,原来惊蛰的雷声、秋分的月亮里藏着这么多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