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在线7月16日消息(大通社记者 郭姿彤 报道)为拓宽乡村儿童视野,培养其对地球家园的认知与保护意识,武昌理工学院“文润童心·法护青禾”志愿服务团于7月16日走进天门市干驿中心小学,开展“开眼看世界”主题课程。课程通过层层递进的讲解与互动,引导孩子们从身边环境延伸到地球全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全球视野与环保理念,为其认知世界搭建生动桥梁。

课程以“视野拓展”为逻辑起点,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切入:先引导观察身边的街道、田野,再通过地图展示中国的轮廓,最终以地球卫星影像引出主题“我们共同的家园”。志愿者以提问“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引发思考,自然过渡到地球基本认知:用直观比喻说明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通过“绕赤道走一圈需约4万公里”等数据让孩子们感知地球大小,在具象化描述中建立对地球的整体概念。

志愿者通过图表展示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分布特征,结合图片让孩子们认识海洋、平原、山脉等地形,理解“为什么从太空看地球是蓝色的”。在此基础上,延伸至地球上的生命:列举热带雨林的珍稀植物、极地的独特动物,强调“地球不只是人类的家园,更是千万物种的共同栖息地”,引导孩子们树立“万物共生”的意识,为后续环保教育铺垫情感基础。

课程还融入“文明印记”模块,帮助孩子们理解人类与地球的互动。志愿者介绍不同地域的标志性建筑:从武汉黄鹤楼的古朴气韵,到上海东方明珠的现代轮廓;从意大利比萨斜塔的奇趣,到法国埃菲尔铁塔的精巧,说明“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承载着人类文明”。随后引导孩子们在之前绘制的地球轮廓图上,添加自己心中的标志性建筑与动植物,让抽象认知转化为个性化的艺术表达,深化对“地球多样性”的理解。

在“地球保护”环节,志愿者展示地球生态面临的挑战,如森林减少、冰川融化,点明“地球脆弱性与人类活动的关联”,强调“保护地球就是保护自己”。介绍世界地球日的意义,鼓励孩子们从身边小事践行环保,如节约资源、爱护动植物。课程在“共同守护家园”的倡议中结束,既拓宽了视野,也在孩子们心中种下责任的种子。

课后,记者采访到本节课程的主讲人陈锶婷,她表示:“这堂课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希望帮孩子们建立‘全球公民’的意识。未来会继续设计此类课程,带同学们‘看见’更广阔的世界,理解自己与地球、与人类文明的联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