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在线7月13日消息(通讯员 赵鹏博 李可如 报道)自然的馈赠从不因形态更迭而褪色,那些看似闲置的资源,实则是等待被唤醒的循环能量。武昌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启元计划”星火志愿服务队于7月11日在旭红社区,以一堂别开生面的资源循环利用趣味课程,为孩子们开启了认知环保世界的新窗口。这场融合知识传递与实践创新的课堂,不仅是环保理念的播种,更是对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启蒙。

课程伊始,主讲老师宋疆瑜借助精心制作的PPT,带领孩子们观看科普视频,系统展示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垃圾种类,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垃圾分类的标准和重要性。宋老师用儿童能理解的语言拆解环保逻辑,更以“废弃物的二次生命”为命题,展示了易拉罐化身精巧摆件、旧衣物蜕变为实用环保袋等创意作品。当这些“化腐朽为神奇”的手工艺品映入眼帘时,孩子们眼中闪烁的不仅是好奇,更有对资源价值的全新认知。

当屏幕上出现用易拉罐制作的精美摆件、旧衣物改造的时尚环保袋时,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惊叹声。“老师老师,我们能不能动手试试呀?”金怡小朋友期待地问道。“当然可以!这正是我们精心准备的环节。”宋老师笑着回应,让孩子拿出他们从家中带来的废弃饮料瓶、纸盒、旧报纸等各类废旧材料,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将这些“闲置品”变成实用的“宝贝”。
制作过程中,宋老师穿梭在孩子们中间,耐心指导、及时帮助,细致解答他们的疑问。孩子们完成后,宋老师邀请他们展示作品,有用旧报纸折成的笔筒,也有塑料瓶改造成的小花盆,他认真欣赏每个孩子的作品,对每个孩子的创意和努力都给予充分肯定,并颁发了小奖品。孩子们手捧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每一次资源再利用的示范,都将成为孩子们认识可持续发展的生动教材,助力他们成长为绿色未来的建设者和守护者。课程结束后,记者采访到张徐谦同学,他说道:“以前我喝完饮料就随手扔瓶子,现在我会先看看能不能回收。回家我还要教爸爸妈妈怎么分类垃圾,让他们也一起保护地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