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在线7月7日(大通社记者 闵璐 报道)“以前觉得创新是灵光一闪,文化传承是复制老物件,婴童设计就是做可爱的玩具。这三门课像打通了任督二脉,让我明白:真正的设计创新,是用‘心’发现需求,用‘智’活化传统,用‘爱’守护未来——三者缺一不可。”武昌理工学院产品设计2301曾泓萱在上《产品设计创新思维方法》《传统文化创新设计项目实践》与《婴童用品设计》三门核心课程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自2013年专业创设以来,武昌理工学院创意设计学院产品设计系,正是以这三门特色鲜明的课程为基石,构建了一套环环相扣、相互滋养的育人体系,历经十年耕耘,《产品设计创新思维方法》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婴童用品设计》《传统文化创新设计项目实践》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共同指向设计的核心价值——以人文关怀为灵魂,以创新思维为引擎,服务美好生活。

《产品设计创新思维方法》这门‘国一流’课程教会学生的第一课,就是放下‘设计师’的架子,真正走进用户的生活,去‘看见’那些习以为常背后的不便与期待。”将“设计思维”内化为一种本能——深度观察、用户共情、问题定义、原型迭代;为后续的文化创新与婴童设计奠定了坚实的方法论基础——理解人,是一切设计的原点。

而《传统文化创新设计项目实践》课堂上学生直接化身项目主导者,告别传统的被动学习模式。“传统文化创新设计社会实践课程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交融世界的大门,让我在知识、能力、思维以及文化传承意识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产品设计2301班的黄思思在上完社会实践课程如是说道。


在《婴童用品设计》的课程资源方面,武昌理工学院作为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设计协会会员,每年全国规模最大的玩具及婴童类展览都设有武昌理工学院的专属展位,对产品设计系及学生的专业成果进行为期三天的综合展示,向业界和公众集中展示师生创新成果,拓宽视野,促进交流。

“设计师的职业不是单兵作战,是团队协作,而人也不是一座孤岛,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职业,服务大众。”基于这样的认知,产品设计系梁雅迪老师通过专业赛事的选拔,建立学生竞赛团队,结合《产品设计创新思维方法》《传统文化创新设计项目实践》《婴童用品设计》等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训安排,坚持以赛促学,她表示:“好的设计有人文温度,优秀的设计人才更有人格高度。”
面对记者的采访,创意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2307班江梓铭表示:“我由衷感谢老师和赞叹课程之精。老师们都很用心地为我答疑解惑,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设计不仅是线条与色彩的碰撞,更是对生活痛点的温情回应与人文关怀的匠心传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