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在线7月4日消息(通讯员 覃镓钰 报道)武昌理工学院文法学院第十届知行普法服务队于7月3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踏入嘉鱼县潘家湾镇四邑村,聚焦“婚姻家庭新风尚”主题,开展深度走访调研,探寻法治精神在乡土中国落地生根的生动样本。

步入四邑村,家家户户门前悬挂的家训匾额格外醒目。“孝亲敬老,勤俭持家”“和睦邻里,诚信为本”……这些匾额上的家训,由村妇联鼓励村民自主拟定、再经文化志愿者精心润色,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村里持续开展的“最美系列”评比活动,评比内容从“平安家庭”到“能人典范”,一个个身边的榜样不断涌现,引导村民见贤思齐,营造出“天天话家风、处处显文明”的村风民风。

在移风易俗工作上,四邑村同样成效斐然。村里建立红白理事会,并制定了完善的章程,严格规范婚丧嫁娶行为。理事会积极发挥作用,有效遏制了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让文明新风吹遍全村。此次走访中,知行普法服务队就婚姻彩礼习俗等问题与当地村民展开深入交流。一位大爷表示:“彩礼、嫁妆初衷是为了让儿女的小家庭更幸福、小两口的日子过稳当。”同时,多数村民认为彩礼是中国传统婚俗的一部分,应依据家庭实际情况而定,要适量,不能让婚姻变了味,也不能让彩礼成为家庭负担。这一认知,充分反映出四邑村基层治理的成效。通过长期的文明乡风培育和法治宣传,文明的理念渐渐在每个人心中扎根,成为村民们自觉奉行的行为规范。

四邑村的成功实践为第十届知行普法服务队带来了宝贵借鉴。服务队成员意识到,普法工作要紧密贴合乡村实际,与当地文化传统、基层治理相结合,以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才能真正深入人心。在后续工作中,知行普法服务队将参考四邑村的经验,围绕婚姻家庭等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创新普法形式,借助当地基层组织力量,将法律知识融入乡村日常生活,助力更多乡村在法治轨道上实现振兴与发展,让法治之光在乡村大地持续闪耀。

走访结束后,记者采访到第十届知行普法服务队队员余梦婷,她表示:“以前觉得普法是件‘高大上’的事,现在明白它就藏在柴米油盐里。今天走入村民家中,突然懂了“知行”这两个字的分量——不仅要知道法律条文,更要行在田间地头,让法真正走进大家心里。”(完)